第六一五章 祸水向何方(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1927 字 1个月前

阿富汗!

那地方能去吗?连续坑死三个超级大国的粪坑,撇干净还来不及呢。

张伯伦没注意他瞬变的脸色,滔滔不绝勾引黎元洪试图让民国接管阿富汗。英国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将阿富汗喀布尔以北地区交给民国管辖,英国只要靠近印度一侧,这样双方就能很清晰的划定势力范围,以免将来大家冲突。不仅如此他还列举了很多管辖阿富汗的好处,到最后更是直接把承认纳土纳也挂钩进去,表示只要民国出兵推翻现在亲苏的阿富汗政府,英国就愿意承认纳土纳属于中国领土。

黎元洪有些心动,用眼睛不断看杨秋,这更让他疑惑不解。

如果换个人,或许就答应了!因为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间,西北都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确保西北安宁不光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那么简单,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西北国防处境并没到无懈可击的地步,除了碎叶因为被天山山脉包围安全无忧外,其余地方几乎都是动乱之源,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防线几乎处处漏洞,要不然也不会耗巨资修建要塞作为屏障。

反观阿富汗不仅是整个中亚的心脏,更是西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控制阿富汗,塔吉克、安集延和吉尔吉斯三省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还能一路畅通连接伊朗。这就等于一下子将西北防线缩短数百公里,能集中力量防御从阿拉木图东哈萨克等地区。

西北几乎一半要地的安全!整个中亚的心脏!向南就是富饶的印度大平原,向西就是波斯湾和里海,向东联络西北,向北横插土库曼和哈萨克腹地!这样的战略要地,谁不动心?所以连黎元洪这种不插手外部军务的人都频频使眼色。

但杨秋却暗咽口水,英国这招太狠了!明知印度出问题后已经不可能夺回纳土纳,在南洋可能被中国逐步渗透的情况下就干脆抛出重要百倍的阿富汗来勾引自己。或许有人认为这会将印度置于中国的炮口下,问题是斯大林会傻到让中国安安稳稳夺取阿富汗?看自己的脖子被卡住?

明显就是祸水东引!

杨秋最清楚这个粪坑有多厉害,平行世界仅有过的三个超级大国、英苏美都在这里折戟沉沙,自己避都避不过来呢,怎么会去填这个大粪坑呢。连忙摇头:“张伯伦先生,感谢英国政府对我国的信任。我们也非常愿意承担起必要的国际义务,但您应该知道,我国正处于国家建设转型期,我国政府早在欧战结束后就表示不需要殖民地,也不会干涉外部纷争。无论是印度还是阿富汗,对我国来说都属于外部事物,请恕我无法接受这个建议。”

这回轮到张伯伦惊讶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杨秋居然会拒绝这个控制整个中亚的大好机会。难道杨秋不关心西北安危?不可能啊!要是不关心,为何还每年投入几个亿大搞建设,连年增加西北防务开支。难道这个条件还不够吸引人?干脆抛出最后砝码:“副总统先生,现在的阿曼努拉汗是苏联人扶持的!难道您愿意看到苏联向东方渗透吗?如果他们最后控制那里,贵国西北地区恐怕永远得不到安宁。我国已经和众多部落取得联系,纳迪尔汗目前就在法国接受培训,我们可以联起手来。当然,作为回报我国将考虑将纳土纳交给您管辖。”

这个建议真诱人啊!

集合中英两国力量,即使阿富汗再偏远,亲苏的阿曼努拉也不可能坐稳位置,扶持纳迪尔汗上台后,他也肯定不能忽视近在咫尺的中国,亲中是唯一选择。所以这是个契机,越是复杂的地区就越需要有自己扶持的力量存在,否则将来出问题反而更加被动,只是这一步走出去漩涡太大了!

小书房内,岳鹏站在地图前如同折不弯的青松令人印象深刻。蔡锷死后,他已经成为军方唯一的大佬,如果不是一个战壕里打出来的伙伴,如果不是积极支持自己,连杨秋都不能保证会不会架空他。

和杨秋不同,他积极支持干涉阿富汗:“应该答应他的。”

“为什么?”

“总司令您是当局者迷!”岳鹏说出自己的想法:“答应只是代表合作,不代表真出兵。无论我们还是英国,都不可能派自己的部队去,都要靠偏向我们的部落武装进攻坎大哈。我知道,您觉得斯大林现在最急的就是解决内政,所以没力量干涉。可您想过没?苏联敢不敢放任丢掉阿富汗被我们控制呢?如果英国自己干,斯大林还未必会下手,但如果两家一起来土库曼的1万苏军势必会立刻南下。阿曼努拉既然是苏联扶持起来的,面对生死他只能借苏联的力量对抗我们,到时候我们故意让游击队打败往回一缩。”

岳鹏扭头看看他,拳头狠狠往阿富汗一砸:“印度内乱自顾不暇,苏军进驻坎大哈后倒霉又不止是我们。穆盟既要面对盛怒的印度教,又要面对苏联威胁只能更加倒向我们!苏军南下印度或许实力不足,但尼赫鲁呢?英国绝不会扶持尼赫鲁,除非他们愿意看印度独立,我们和穆盟的关系也不会扶持他,最后只能北上求取帮助。”

这一串急促的话语让杨秋豁然而起。岳鹏的话一点不错,这些年一心想要恢复沙俄版图的斯大林可以忍受英国吞掉阿富汗,因为英国陆军实力不足占领后也无法深入苏联境内,但自己出手的话就绝没道理坐看阿富汗被中国吞掉,加上印度暴乱正是挑动半岛发动革命的最好机会,不南下才见鬼了!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