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走势是什么,只拍电视剧,暂时还没有涉足网络剧的影视集团和公司还在庆幸着自己的稳妥,结果网络剧市场的战争却越演越烈,如海啸般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眨眼就攻击到了他们的身上。
网剧被批.斗完了,网民们的怨愤犹未平息,很快他们的批.斗目标就转向了电视剧,网民们把去年的电视剧拉了出来,从中投票海选了大家心目中最难看最无趣最想吐槽的电视剧,然后热情满满的网民们分工合作,把剧集一一截图,加入到了吐槽批.斗的大军中,去年的批完了,就拉出了前年的,前年的□□完了就拉出大前年了,战线越拉越长,网络上已经遍是吐槽批.斗帖了。
这样的严峻形势让每个影视公司都坐不住了,虽说网络上的吐槽批.斗并不会影响到现实中的电视剧市场,戏照拍,剧照上,但是谁都不乐意被骂被批.斗,又不是天生受虐狂。
这些公司高层心里苦啊,哪家公司没烂片啊?至于这么逮着骂吗?这个片那个片虽是我负责的,但是拍成这样又不能怪我,都是编剧蠢、导演笨、演员呆,关我什么事?可是现在领导都以为我没能力,拍的都是烂片,我以后还怎么拿项目啊?
拍了这些烂片的导演心里更苦啊,谁没有过黑历史啊?你们以为我想拍啊?还不是那个死胖子、死秃头、笑面虎要我拍!要照网上这样的骂法,把我的名声都骂臭了,我以后还怎么接新戏啊?你们现在骂得这么爽,也不想想以后,照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敢拍新片啊,多拍多错,还不如不拍,让你们统统看新闻联播去!
网络上的批.斗大会在一周后漫延到了现实中,批.斗的情绪本就是很容易传染的,尤其是传媒,更是对这种情绪很敏感,趴在网上寻找新闻点的记者们可不少,在一开始电视剧批.斗的时候,这帮网络记者们就闻到了大新闻的味道,他们紧紧的盯着屏幕关注着,一周的时间足够他们收集到充足的新闻资料,复制粘贴,再修修改改一番,一篇篇的新闻稿和社会点评就出来了,然后新的一周,报纸和电视台都有了关于这场网络批.斗大会的报道,还附上了各式网络点评,以及社会学教授、新闻学教授这些专家的点评,有的人说网民过激,有的人说言论自由,有的人说众口难调,有的人说烂片该死,网络战争最终发展成了现实争论。
这一场喧闹持续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影视圈的人过得很蛋疼,被骂到的压力山大,没被骂到的也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匠》,独立于网络风暴之外的《大匠》笑傲江湖,狂揽了巨大的收益,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身为唯一的投资人,大老板杜君琦赚了个盆满钵满。
杜君琦的成功自然刺激到了那些被卷入到风暴的公司和高层,人最恨的不是自己没有,而是大家都没有,某一个人却偏偏有。
为了打击杜君琦,这些公司联系了起来,他们要想个办法狠狠给予她一个致命打击,让她滚出影视圈。
在开了好几次会议后,这些公司想出了几个方案。
一是促使广电建立一个部门,专门管辖网络剧,首先颁布网络剧准入标准,建立拍摄主体高标准,把杜君琦的影视工作室赶出去,但是这个方案需要时间,最顺利的情况下也得大半年。
二是促使税务局出台网络剧的税收方案,狠狠的刮下杜君琦的影视工作室一层肉,但是这个方案不仅需要时间,还自损其身,他们也要拍网剧,要是税务局真出台税收方案了,他们也逃不掉。
三是封杀与杜君琦影视工作室有关的人,导演、编剧、演员、剧组人员,通通封杀,但是这个方案要实行起来太难,因为在这个影视圈里,大家都是有朋友圈的人,有关系的封不住,没关系的都是小角色,封了也没什么意思,真要实行这个方案,又累心又容易得罪人。
四是和卫星台的台长们通通气,不让杜君琦影视工作室拍的片上档播映,但是杜君琦拍的全是网络剧,她又不拍电视剧,网络剧本来就不上档播映,这一点又伤不到她的利益,但是要禁止她的网络剧上网络平台,这个想法就更扯蛋了,现在互联网几乎是她一个人的天下,她的奇锋公司把所有赚钱的市场都抢了去,要在网上和她干架,那不是脑子进水想不开么。
常用的攻击四个方案都用不上,这些公司很苦恼,只能继续想办法。
咖啡馆里,方谦益轻轻推过一个信封,脸上挂着清浅的微笑:“谢谢你爸爸的消息,替我把这个信封交给他。”
一个戴着鸭舌鸭的十三四岁少年毫不在意地把信封塞进口袋里:“我的呢?”
方谦益的微笑又大了两分:“《大匠》一套有八本,太重了,给我一个寄件地址,我给你寄过去。”
少年找侍应要来了纸和笔,快速地写下地址,递给方谦益:“记得,一定要签名照片,你答应过我的。”
方谦益微微点头:“记得。”
“好,那我走了,拜拜。”少年跳了起来,挥挥手,走走了咖啡馆。
方谦益半靠在椅子里,目送少年离去,脑中在回放着少年之前说的话。
呵,想对付我们,可惜你们不齐心啊。
方谦益又坐了一会儿,打包了一份蓝莓慕斯和珍珠奶茶,结账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