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河阳告急(1 / 2)

乱世侠影 古道牧星 1060 字 8天前

胡婉心道:“河阳吃紧,少不得要让你增援,你快去准备吧。”江一尘一愣,说道:“怀州城内兵力也没多少,安太清就在几十里外虎视眈眈,哪来多余的人马支援?”胡婉心道:“河阳是现在战局的焦点,拖住史思明,他就没办法西进长安,听我的没错,李光弼很快会派人来的。”江一尘对胡婉心的话信之不疑,问道:“这里能够派出多少人?”胡婉心心中盘算一会,道:“最多只能派出三千人,但是这些人走后,怀州城就没有把握守住了。”江一尘连连摇手,道:“这算什么事?为了河阳,丢弃怀州,算下来太不划算了。”

胡婉心道:“河阳是目前的战略要点,自然比怀州重要,洛阳是东都,都能放弃,何况怀州这样一座小城!”江一尘想起魏州老百姓被屠杀的惨状,坚决的道:“不行,我不愿意放弃怀州!”胡婉心道:“还没有让你增援呢,你就急成这样!也许李光弼根本不需要你的增援呢。”江一尘一想也是,道:“无论如何,我绝对不愿意放弃怀州,这可是我的驻地,城内有十几万人呢!”

胡婉心不理江一尘,独自筹备增援河阳的诸般事宜,在胡婉心看来,增援河阳是刻不容缓的事,只等李光弼的命令到来。

不出所料,三天后,李光弼派人来到怀州,要求江一尘派出尽可能多的士兵增援河阳,虽然是天下兵马副元帅,算是江一尘的上级,不过信中的措辞十分客气,完全是一副商量的口吻,把利害关系陈述的明明白白,希望江一尘以大局为重,迅速起兵增援河阳。

如果李光弼是直截了当的命令,江一尘说不定真要拒绝发兵,但是如此软言相商,反倒让江一尘没有了主意,只能找胡婉心商议。

胡婉心把信粗粗看一遍,笑道:“一尘,李光弼可是摸透了你的性格,我看你还是遵命出兵吧。”江一尘叹道:“这真是个两难的选择,不出兵有点不顾大局,出兵又有点舍不得怀州的这些人。”胡婉心安慰道:“也许安太清吃了次苦头后,不敢再来了。”江一尘扭头往东方望望,道:“你就不要安慰我了,这边队伍一离开,安太清马上就会知道,一天内就会兵临城下。”胡婉心道:“要不这样吧,你带人去河阳,我来守城。”江一尘马上否定了胡婉心的建议,道:“不行,这太危险了,一旦城破,你根本跑不掉!”胡婉心也知道带着余下的老弱残兵守城,这份危险不是一般的大,道:“河阳距离怀州也不算远,这样吧,一旦城防危急,就让他们飞鸽传书,我们再赶来救援。”

江一尘道:“别的也没办法,只能这样了,听天由命吧。”

两天后,江一尘和胡婉心带着三千人,南下驰援河阳,胡婉心本来想把老兵都带走,江一尘为了怀州城防考虑,坚持留下一千,充实怀州城内的实力。

河阳位于距今孟县南十八里的黄河河心,是古代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渡河处,即在此地,因此称为盟津。孟津关又称河阳关,西晋丰乐亭侯杜预曾在这里架起黄河上第一座浮桥,称为“河桥”。北魏设置河阳三城,南城、北城筑于黄河南北岸边,中洋城筑于河中沙洲上,三城以河阳浮桥相连。此地为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朝著名的散文家柳宗元的族人柳中庸在《河阳桥送别》中写到:“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经由河阳桥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诗中写到:“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