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2 / 2)

重生一九八二 甜饼 3272 字 1个月前

“我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是自信,我并不觉得中国人比外国人差,无论是智力还是创新能力。我当初之所以将公司开在美国,就是想证明一下,中国人的设计也一样可以征服外国人。国货也好,外国货也好,这个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商品质量和设计是不是足够好,好到让消费者认可掏钱。”

“当初舒雨告诉我打算这么干的时候,我觉得她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实现,纯粹是觉得好玩,才掺和了一脚。事实上,公司能有今天,我觉得舒雨占的功劳更大,不不不,没有谦虚,这是事实。”

两位创办人的访谈不断被转载再转载,而莉莉丝的名字也不断被提起,再提起。

f公司的会议上,老总大发雷霆,总之对于宣发非常不满意。

策划部的经理实在忍无可忍,“坚持格调品位这样的广告宣传手段,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家喻户晓的目的。”

这俩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老百姓就是爱凑热闹,对于端着立着的广告文案,不那么感兴趣。甚至于有些广告立牌,虽然非常有品位,但老百姓来来去去天天看,竟然都不知道这广告牌打的广告是一家服装公司。

谁能看得出来,一个金发模特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和短裤骑行在充满异域风情的西方小镇的街道上,旁边一行广告词“有生活有态度”谁能猜得出来这是干嘛的?

当然,再过个一二十年,这个广告牌一点问题没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审美水平也会普遍提高,对于广告商的套路更是烂熟于胸。但现在,这种高冷范儿,高高端着架子的广告,实在很难让人体会精髓。

指望这样的广告宣发,让品牌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更何况f公司并不是真正的奢侈品牌,而是快销品。

老总所指挥的,所谓精准到达目标客户群,更是让人气笑了。

中国市场和外国完全不同,中国没有贫民窟,至少现在有钱人和穷人都混住在一起,你很难从工作,外表和居住区域划分出有钱或是没钱。

策划部经理心灰意冷,他辛辛苦苦提的方案,各种接地气的现场活动,商场走秀,小型演唱会等等,全部都被打回来,一样都没采纳。动辄就说欧洲如何,美国云云,简言之,全部照搬欧美的宣发定位,其他的都叫不上档次,品位不够,格调不高。

如果完全不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方式,那还请他们这些人来干什么呢?

所以说出上头那句话的背后,是他压抑了很久的无奈和愤怒。

“你质疑的品位和格调,是f品牌成功的基石,我们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我们是……”

“来了,来了,又来了。”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在心里吐槽,这番话,他们听了无数次,都会背了。

但也有少部分人听的如痴如醉,再听多少遍也不会腻,而且还觉得太有道理了。

老总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但他根本没有考虑过中国市场的特点,认为在欧洲和美国可以成功的经验,放在中国也一定可以成功。

这种傲慢和轻视,是很多外资企业败走中国的原罪。另一个原罪,说来可笑,那就是冗长的汇报 机制。

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都是大公司,大公司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公司病。而在欧美这种经济高度发达,福利完备,讲究生活而不是奋斗的地方,大公司病只会更重。

比如说,莉莉丝一举拿下市场上大部分的销售份额,办会员卡攒积分,开展积分换购,积分打折,积分送礼,等等活动。

f公司嫌弃不够品位不够格调的活动,被莉莉丝视为接地气,与消费者产生近距离的互动,接触到真实的消费者,是莉莉丝对策划提出的要求。

随着电影票抽奖活动越办声势越浩大,几乎成为社会热点事件时,f品牌中国公司的老总,终于坐不住了。

如果对手做的活动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那他们也得尝试一下,但这些活动确实与f公司一直以来的形像不符,必须交给总公司审批。

策划部经理看到方案被送回总公司审批,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已经在联系各家活动公司,开始接洽资源,想等着审批方案一回,就立刻着手。已经比人家晚了这么多,再不加紧赶上,只会被拉下更多。

“还没有消息,欧洲总部这段时间休假。”

“主管在休年假。”

“今天是周末。”

“已经接收,但需要开会讨论。”

“不不不,这是逐级往上 的事情,必须按规矩来。”

“讨论没有结果,再等等。”

活动公司打电话来催预定,不好意思,现在预定不了。现在不定,下半年可能根本找不到空档。

经理木然的挂掉电话,同事过来,低声劝他,“你知不知道,昨天老总还跑去打高尔夫了,他都不急,你急个什么?”

“我算是弄明白了,程序程序,程序比办事更重要。你也别气,工资照拿,事情照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钱又不少拿一分,你气个什么劲。”

同事劝的有错吗?一点错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办公室人,就该有这种好心态。

策划经理缓慢的点点头,吐出一口郁气,“你说的对,是我想太多了。”

舒雨这边接到负责人的电话,顿时哭笑不得,“还有这种事,你处理的不错,嗯,以后就这么处理。”

转头跟舒雅一说,舒雅也是苦笑,“偷票房这种事,真是苦不堪言,你知不知道,陈老师拍的片子,明明又叫好又叫座,偏偏每部只落得个保本,即不亏也不赚,跟算过似的。后来陈老师较了真,搬个小板凳去电影院里坐着对人头写正字,一核对,明明白白少算了他的票房。可是那又怎么样,明目张胆偷了,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陈老师就是陈小二,确确实实有才华,而且是真性情来不了那些虚的。拍电影被人偷票房,气得不拍了。演小品被电视台光明正大偷版权,找电视台理论结果被封杀。

所以说,中国不是没有有才华的艺术家,可惜,管理者的艺术永远赶不上发展水平。等几十年后,老百姓都跑到互联网时代了,有些人还在七八十年代蹲着,梦想当他一言九鼎的权威呢。

结果这回偷票房撞到铁板了,倒不是说莉莉丝厉害,人家可不会卖莉莉丝的面子,就是舒雅去了,导演去了,人家一样豪横的很,该偷还得偷。

是个怎么回事呢?

有消费者兴冲冲拿着电影票去换奖券,结果电影票上是另一个电影的名字,销售员肯定不给换呀,他们只换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票。消费者一想也对,拿回去换,结果电影院拿白纸写了个名字给他们,销售员还是不能认。

消费者不高兴了,闹到报警,警察来了,也是哭笑不得。但莉莉丝服务好归服务好,绝不按闹分配,而且这样的消费者一下子来了好几个。

莉莉丝的负责人接到信跑来处理,直接跟他们明说,这是电影院偷票房,他们管不了,就是警察也管不了。要么你们认倒霉,要么你们让电影院负责改过来。

然后消费者抱团,直扑电影院,差点把人家的场子给砸了,这下就闹大了。警察和各级政府最怕的就是这种聚众闹事,再说人家闹的还真有理,立刻把电影院负责人带到警察局,告诉他再有观众因为这个闹事,直接行拘。

不是行拘观众,是行拘你这个负责人。这下怂了,终于不敢偷票房,老老实实打票,不然谁知道你是不是拿着票去换奖券。再闹一回,他这个负责人也当到头了。

他不怕行业内的人,这些人就算是大佬,也得要脸,对上他这个不要脸的,永远没法赢。他怕这些愣头青,一个二个没什么,聚到一起引起舆情,他的小身板哪里兜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