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大开眼界(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1337 字 15天前

爱书之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上一本书像喜欢上美女似得,就会兴奋的睡不着觉,尤其那种听说了还没见到的,就更是想念的很,希望能够看到宝贝书,以解相思之苦。

所以不用曹一刀多费口舌,那头已经约好了在他工作的地方见面。

林逸乘坐曹一刀那辆五菱宏光一路直奔市中心而去。

一路上老曹都在唠叨自己这辆车怎么怎么挫,说过几天就要换车,一辆好车是男人事业成功的象征,说自从跟了林逸以后,自己虽然没咋做旧书生意,单单做这中间人就爽的不得了。

林逸任他吹牛,实际上上次白浪街之行,沾光了的不仅仅是曹一刀一人,事后林逸也给了黄教头5万块,可是老黄死活只拿3万,说出多少力就拿多少钱。最后还是林逸硬塞给他,再加上老黄手头紧,老娘病还没好,所以就接受了,只是说这些钱加上原先林逸借出的3万,合计5万权当是借的,林逸不在意,老黄却记在心底。

此时临近中午,市中心堵车堵的厉害,等两人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林逸这才发现,原来那买方工作的地点竟然是市历史博物馆。

这家历史博物馆林逸虽然没有来过,却是听说过。规模很大,算得上是市级的大型博物馆,主要收藏明清历史古籍,以及红色文献之类的藏品。尤其红色文献收藏在整个h省都是数一数二的级别,不久前更是花费高价买到了一大批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献资料,据说价值高达800多万。

对着地方似乎很熟,老曹停完车,就轻车熟路地带着林逸朝里面进。

把门的也认识他,老曹让根烟,两人寒暄了几句,那人就告诉他:“稍等一会儿吧,那边还忙着呢。”

老曹就对林逸说,“孙老头太忙,要等一会儿---这地方我转悠遍了,你感兴趣的话就转一下,反正跟着来免门票。”

林逸当然不客气了,倒不是想占这点小便宜,而是因为这博物馆陈列的很多都是文献资料,要么就是明清古籍,自己难得开开眼界。

似乎看出了林逸心思,曹一刀就打趣道:“红色文献是有的,不过明清古籍之类的珍本只有在遇到大型展览的时候才会从仓库取出来。”

林逸楞了一下就明白了,线装古籍这类书属于很难保存级别,怕日晒,雨林,虫蛀,因此都会在一个恒温杀菌的仓库内存储,一般来说不会日日夜夜地摆放在博物馆的展厅内,只有遇到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才会把这些宝贝拿出来献宝。

即使这样,林逸还是兴致勃勃,准备进入展厅,一睹为快。

……

在400平米的展厅里,正面是一幅宽2米,长24米的大型喷绘,喷绘上除了各个历史时期文献、图片外,最显眼的莫过于“见证难以忘怀的历史”这几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了。

林逸放眼看去,在红色文献展台上,基本上都是南都市从民国到抗战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其中报纸60余种,期刊70种,书籍35种,以及5件珍稀档案。如民国时期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大公报》,还有地域性极强,发行量也极少的《先锋报》。

其中林逸伏在站台玻璃上近距离看清楚那一些《大公报》和《先锋报》,很多内容竟然都是关于民国时期豫省大灾荒的。

关于这次大灾荒著名导演冯氏导演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内容就是反应这次大灾荒的经过,林逸是年轻人,虽然老成持重,也免不了喜欢看一些娱乐圈的八卦新闻,所以对这部电影很是期待。没想到这次来博物馆能够近距离接触这次大灾荒的真相。

1943年2月1日的《大公报》报道:陇海路上hn灾民成千成万逃往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后世者日有所闻,出错毙命,更为常事。

沿途灾民扶老携幼,独轮小车带着锅碗,父推子拉,或妇拉夫推,也有六七十岁老伉俪喘喘地负荷提高。一起上的墟落,十室九空了,几条饿狗畏缩着尾巴,在村口绕来绕去也找不到食品。

由于吃了一种名叫“霉花“的野草,灾民们脸部浮肿,鼻孔与眼角发黑。而在连“霉花“也没得吃的叶县,灾民们正在吃一种干柴,一种无法用杵臼捣碎的干柴,一位老农民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吃柴火,真不如早死!“在hn灾区,牛早就快杀光了,猪尽是骨头,鸡的眼睛饿得都睁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