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搬至新安

下了火车,一行人便换乘兵工厂派来接人的解放牌汽车。

李文岚被李文辉高高举起,再被关博睿接住,安置在鼓鼓囊囊的行李上面,同坐的小伙伴便是彦君表姐。

不一会儿,解放牌大卡车里便坐满了人。大人们用手护住小孩和行李,围坐在车厢外侧,防止出现意外。孩子们用手攀在护栏上,探出头去看路边的山山水水,一路大呼小叫,兴奋异常。

60年代的道路实在不敢恭维,路又小又陡,辅助设施十分罕见,路基维护基本全靠自觉。即便是国家主要干道,柏油路面上也是一塌糊涂,到处被压得坑坑洼洼,马路中间更是一层叠一层的补丁。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就基本都是土路,除了汽车,路上还有大量的行人和牛车、驴车。道路两旁更是堆满了柴火、稻草和泥土堆,据说到了丰收季节还会被用来曝晒粮食。

汽车一开过去,扬起漫天尘土。坐在车里的人,不是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就是满鼻子都是灰。文岚头上裹着妈妈特意找出来的头巾,与彦君偎依在一起,互相支持。彦君拿出军用水壶,刚凑到嘴边,忽然车子一震,手一抖,小半壶水随之洒在身上,浸湿了衣襟。文岚连忙扯出手帕,帮着擦拭。幸好南方的天气不算太冷,否则,一时之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衣服替换。

解放牌汽车虽然结构坚固,经久耐用,堪称中国人的骄傲。可文岚坐着大解放上面,只觉得被颠得五脏六腑移了位,杀伤力堪比后世魔鬼级别的云霄飞车。

文雅更加可怜,一上车就吐了三回,吐到后面连黄胆水都吐出来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恨不得立刻下车直接步行。从知道要坐汽车开始,文雅就压根不敢吃东西,只凭意志力硬熬,最后还是撑不住,似睡非睡地瘫在妈妈怀里。

只有那三个皮小子皮粗肉厚,一路吃着灰尘看风景,呱噪不休,居然半点不适都没有。

文岚虽然反应小很多,但震了一会儿后也开始头晕脑胀,后脑勺中间位置一直隐隐作痛,坐立难安,恨不得宁愿自己下地一路走去新安市。

当听到司机大叔说还有十来分钟就可以到新安市兵工厂时,文岚才觉得自己似乎又活了过来,血液也开始流淌。文岚与文雅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挺直腰身,开始倒计时。数着数着,姐妹俩甚至数出声来,让一旁的彦君笑得花枝乱颤。

不知道数了多少个60,车子终于停在兵工厂的宿舍区。

新家,终于到了!

文岚与文雅被人一把抱下,放在路边。围着一堆行李,姐妹俩手牵着手,看着眼前崭新的楼房,傻了眼。

新安市这个兵工厂听说是前几年开始筹建的,设备、厂房、生活区全部都是从无到有,全新打造的。设计、建造、配备都是按照当时最高标准,甚至还专门为苏联专家建造了苏式小洋楼。后来,因为中苏关系恶化,原来说要来支持建设的苏联专家全部撤回,自然也就不会有专家能来新安市的兵工厂指导工作。但项目不可能停止,所以,相关部委便从全国抽调专家支援新厂。

关博睿作为精通日、英、德、苏四门外语的高材生,自愿请命加入专项攻关小组,携家带眷迁来新安市支援工作。兵工厂自然在生活方面给予优待,二话不说便给安排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给关博睿,旁边的一套两室一厅给了关博萱。

李文岚跟着姐姐,提着大包小包地踏进未来几年生活主要地盘。这套两室一厅,55平方米大小房子看起来整洁明亮,厨房和厕所一应俱全。这时候没事什么公摊面积的说法,所有的住房面积都是实用面积。所以即便是40多平方米的房子,阳光从窗外透进来,看起来非常宽敞而舒适。

一踏进房间,关博萱便觉得欣喜异常。房间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家具安排得妥妥帖帖,甚至连碗筷刀勺都在原来的包裹里面。现在,只需要对照编号,把对应的零散物品摆放到合适的位置,便完全可以立刻开火做饭了。如此一来,便省大半功夫。这,如何不让关博萱欣喜异常?

当然,孩子们可不管那些,大家只对房间里面的设施和周围的环境感兴趣。

放下手上的行李,孩子们便在房间里面转悠。

“哇,这房子真漂亮。小岚,你看厕所就在房间里面呢,以后,你就不用害怕半夜上厕所了。”文雅大致看了一下房间的格局,第一反应就是告诉文岚这个喜讯。

旧家是那种常见的筒子楼,厨房是在楼道里搭的台子,厕所是走廊尽头的公共厕所。遇到人多的时候,还得专门走到街道的公共厕所去方便。很多小孩子都害怕去街口的公共厕所,侧坑又宽又深,一眼望下去看不到边际,万一掉下去可就不是丢人而已。所以,夜里大家都是尽量少喝水,争取不上厕所。家家户户屋里都放着一个痰盂,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李文岚,当然不怕上公共厕所,但,有独立的室内厕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最让文岚欢喜的是,新家不仅有独立洗手间,还有两个宽敞舒适的小阳台。

文岚趴在小房间的窗台上,伸长脖子往外探看。

蔚蓝的天空,灰蒙蒙的街道,坑坑洼洼的地面偶尔能够见到几棵小草顽强地生长着,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丝绿色。大院门口旁边,有几棵光秃秃的树木伫立着,倔强的枝条向天空伸展着枝丫。

两旁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三层楼小楼房,规规矩矩略显笨重的楼房上面却有着奇怪的尖顶和红色的木窗格子,看上去跟一路见到的民房都不相同。稍远一点的地方便是高矮不一的旧式平房,夹杂着土坯老屋的,左侧更远一点地方接近视线尽头处似乎是大片的农田和山丘。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看起来赏心悦目。

原来这就是自己即将生活的地方呀,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嘛。

身后,一群孩子在楼道里房子间穿梭、对比,闹腾个不休。

两家一共有5个房间,关博睿直接住在稍微安静一点的小房,把大房间腾出来变成男孩子的集体卧室,另外一个小房间成为彦君的独享闺房。这样一来,文雅和文岚便共享一个小屋,多了许多私人空间。喜欢热闹的男孩们有了大房间可以尽情撒欢,喜欢宁静的女孩们各自有了私人空间,于是,皆大欢喜。

大致收拾好行李,关氏兄妹便指挥孩子们摆好常用的琐碎物品,各自收拾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到自己的房间。简单拾掇了一下,男孩们便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闯荡新世界去了。

湿冷的冬日,更贪恋那一丝温暖的太阳光。

文雅和彦君换好衣物,拖着文岚出了门,名曰散步,实为熟悉环境。

转到自家楼道左侧时,文岚忽然闻到一阵冷香,淡淡的,时有时无。那味道像不知道从哪里飘过来的,明明有所感觉,仔细去寻找,却又找不到它的踪迹。文岚侧过身子,从不同角度感受那股难以形容的冷香。

“文岚,你干嘛呢,怎么像只小狗一样到处闻来闻去的?”彦君跟着团团转,找了半天也没明白文岚在闻什么。

文岚顺着风的方向,慢慢往楼后走,在路过的每一丝空气中寻找那股香味的来历。直到抬头的那一瞬间,文岚看到深绿色的树叶间,毛绒绒的花朵时,才恍然大悟。

文雅和彦君也跟着走了过来,站在树下,仰望树间的黄白小花。文雅跳起来,摘下一片绿叶。深绿色的叶片,非常坚韧,有种皮质的色泽。树叶边缘有着明显的锯齿,背面覆盖着一层厚实的白色绒毛。树上的花朵不大,黄白色的,一长串挂在树叶间。还没有开的花苞,裹着一层绒毛,略成土黄色。从枝叶到花朵,与四周其他的植物相比,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

彦君看了半天,也没有想起这是什么植物:“表姐,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文雅摇了摇头,绕着这树看了半天,也没有一丝头绪。

文岚嗅着那股冷冽的香气,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枇杷,就是前段时间姐姐背得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中的枇杷树。”

“哦,原来这就是枇杷树啊。”文雅站在树下,仔细观察。

彦君摸着叶背的绒毛,幽幽地说道:“搬家之前,我爸带我和我哥,去烈士陵园看了我妈。下葬的时候,我爸挑了一颗松树陪我妈。我看相片,那时候那棵松树才跟我哥差不多高。这次过去,那棵树已经有我哥的两倍高了。我没想到,才短短三年,树就长那么高了。不过也是,我妈走的时候,我才两岁半。如果不看照片,我都记不清楚我妈的模样了。”

“以前,我不懂事,总哭着要找妈妈。我爸就会抱着我哄我,给我和我哥讲我妈的故事,说她是如何的聪明,如何的能干,如何的贤惠。我对我妈妈的记忆和认知,几乎是从别人的口里和照片上静置的场景得来的。我为数不多的印象,居然就是昏暗的灯光下,我妈拍着我睡觉,或者是我妈在织毛衣。我爸说,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在谈论她怀恋她,我妈就还没有真正逝去。下一次,等我再有机会去看我妈的时候,我妈坟前的松树不知道得有多高了。”

枇杷树下,三人伫立,久久无言。

一片黄叶,旋转落下,带去对大地的无限情谊。

作者有话要说:  小时候,爷爷家旁边长着一颗高大的枇杷树。

叔叔因爆炸意外工亡后,爷爷在日记里写着:“去年,**亲手从树上给我摘了一颗枇杷,我吃着甜中带微酸。今日,小女儿特意从树上挑了一颗最黄的枇杷,剥了皮递给我。我却吃出一股酸涩,心里充斥着一股泪意与愤愤不平。翻江倒海,思绪万千,夜不能寐。”

☆、初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