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吴县令心中永远的痛,起点比别人低了,接下来的仕途便艰难了不少。若是再不努力钻营一番,直是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京师任职啊。
大明朝京师衙门众多,但要真排起来却是地位森然有序的。
最清贵的自然是翰林院,但这个只有一甲前三可以直接入职。当然位于二甲前列的进士可以通过馆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见习,三年后散馆若是成绩优异自然可以留任翰林院。也有不少庶吉士散馆后直接平步青云跳到六部做堂官,更有甚者则是担任东宫侍讲,彻底金鳞化龙。
当然,往事不可追,这两条吴县令都不具备,故而这辈子是与翰林院无缘了。
除去翰林院,地位最高的就要数六部、通政使司、都察院、以及地位稍低一些的各卿寺了。
这之中都察院和六部大概属于第一档,通政使司的位置要稍微靠后一些,而各卿寺则是要更往后排。
而在六部之中,最为显贵的自然要数吏部。
这个掌握官员考评、升迁、改调的部门简直就是外朝的权力中心,与内廷的内阁交相呼应,一同处理大明朝政务。
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二品。
还有左右侍郎二人,正三品。
这下面还有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
各司又有郎中一人,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这两个职位,吴县令虽然十分艳羡,但是起步太低,还是没有太大的机会调任......
至于各司主事则是正六品。
文选司在吏部四司中地位最高,因为其执掌了官员升迁、改调等权力。
像吴县令,届时三年任期满了,要想考评优良就必须打点文选司的主事、员外郎。至于正郎郎中,往往不太会出面,便是想要结交也通常没有门路。
每年的二月朝廷会进行考绩,除了新科进士初次授官可直接听选不用考绩以外,其余任满的官员要想升迁、改调都得入京述职,参加考绩。
吴县令的任期还有一年,一年后就要去京师述职,同时等候吏部文选司考绩。
吴县令在京师也认识不少显贵,也算有门路,但他也知道以自己三甲进士的出身要想立刻升迁到六部是不可能的。故而只能采用曲折路线了......
他有一个侄子名叫吴文道,去年大比考中了进士,名次还不错,是二甲第五名。
这个名次足够靠前,便是馆选庶吉士都不在话下。偏偏吴县令这位侄子相貌有些寒碜,竟是被天子嫌弃最终没能入翰林院修习。
吴县令得知了这个消息直是仰天长叹了好一阵。
难道他吴家就是命中犯冲,不适合做官吗?
因为容貌问题没能当成庶吉士,这恐怕也是大明朝立国以来惟独的一人吧?
......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