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定要把它炸开!(1 / 2)

残明 半渡 1783 字 1天前

姜镶突然反正,使得清廷顾此失彼,北方各省的清军都被调去攻打山西,无法对谭泰提供支援。

这让多尔衮等满清高层非常纠结,南昌被清军围困了将近半年,就像一颗熟透的果子随时可能落地,现在放弃太可惜了,但楚军在关键时刻赶来支援,和金声桓形成了内外夹攻的态势,谭泰腹背受敌,万一战败的话,江南数省再没有可战之兵,丢了江西还是一件小事,连南直隶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南直隶和江浙一带,是清廷的米仓加钱袋子,容不得半点闪失,就算南京、杭州、安庆这种城高墙厚的大城市轻易不会失守,但只被明军杀入江南腹地一通祸搅,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搞不好还会引得星火燎原,再也无法收拾。

清廷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固,汉人官绅在当地拥有极大的势力,眼皮子底下的山西都反了,江南为什么不能造反?

犹豫再三,多尔衮决定把权力下放,让身处前线的谭泰自己看着办,能打下南昌最好,打不下也没关系,没把握的仗宁可不打,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八百里快马加急,多尔衮的命令很快送到了谭泰军中,面对如此的信任和倚重,谭泰感激之余,更下定决心要尽量攻克南昌。

南昌攻防战的关键在于切断城里和外界的联系,让金声桓不能再得到粮食,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谭泰不断向城下增加兵力,把南昌围的水泄不通,不留任何空隙。但是这样一来,包围圈的外围就显得有些单薄,面对楚军的进攻感到压力很大。

南昌府方圆数百里,在外围拉出一道完整的防线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谭泰把大部分外围部队都摆在南面对着楚军,其他几个方向只派了少量部队。把守着关口要隘等关键位置。

这其中,南昌东面最为重要,揭重熙、傅鼎铨和潘永禧被清军击败后。所部退到鄱阳湖南部一带,随时可能支援南昌城里的金声桓,必须重点防御,而南昌的西北两侧都没有大股的明军活动。清军在这里的兵力也最为薄弱。

对盘踞在幕阜山里的熊立春。谭泰并不信任,但也谈不上有多么担心。在他看来,熊立春只是一伙山贼草寇罢了,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清军在南昌城下有一支将近两万人的预备队,熊立春如果敢于作乱,抬抬手就把他灭掉了。

唯一让谭泰感到不安的是,他手下的兵马都是从江北抽调而来。在江西两眼一抹黑,缺乏有效的情报来源。总是慢一拍才能知道明军的动向……要不是敌情不明的话,又怎会让楚军轻易包围清江,搞得现在非常被动。

楚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会在哪里,谭泰对着地图反复琢磨,最后还是难以确定。从常理来说,汪克凡如果在清江城下受挫,最可能的就是跳过清江,汇合揭重熙、潘永禧的部队,从南昌府的东北部迂回进攻丰城县,以加快救援南昌的速度。

谭泰因此把防御重心摆在了南昌的南面,无论清江能否守住,都要在丰城县挡住楚军,如果对方攻势凶猛,从丰城县到南昌城下还可以再摆出两道防线,层层阻击之下,确保在楚军赶到之前攻克南昌。

楚军分兵迂回幕阜山,谭泰一无所知……

汪晟带着部队前往幕阜山,汪克凡也加大了对清江的进攻力度。

为了确保楚军补给线的安全,清江这颗钉子必须拔掉。

恭义营当年在江西境内来回穿插,搞的金声桓焦头烂额,穷于应付,但那时候恭义营只有几千人马,船小好掉头,机动性和灵活性都非常强,如今楚军已有数万大军,还担负着救援南昌的死任务,当年的战法就不能用了,必须按部就班的向前推进。

跳过清江,直接进攻丰城县,楚军的后路就不稳,和谭泰主力交战的时候难免束手束脚,顾虑多多,既然派出汪晟这支奇兵,在正面战场上反而要加强攻势,给谭泰施加最大的压力。

这么做,也是对汪晟的一种掩护。

迅速攻克清江,就会让谭泰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楚军的主力都在南线,吸引他在丰城县一带进行决战……关键时刻,汪晟从斜背后突然杀出,就能一举为南昌解围。

经过几天的耐心准备,打造了足够多的攻城器械,对清江的总攻终于开始了。

“砰!砰!砰!”

四十多门大炮一字排开,对着清江城头连续射击。

在湖广会战中,楚军从天佑兵手里缴获了一大批火炮,淘汰了那些不合用的老式粗笨火炮,却留下了新式的红衣大炮,加上兵工厂仿制的弗郎机炮,楚军的炮兵部队实力大增,不但各营都有了自己的炮兵,原来的炮兵队也从火器营里独立出来,编为全军直属炮营,由陈尚武担任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