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 / 2)

残明 半渡 2193 字 2天前

汪晟一摆手,不以为然地打断了他:“哎——,咱们行得正,坐得端,还用讨好那些腐儒书生吗?钱谦益不管以前做过什么,都和咱们楚军没关系,田将军不要当道德先生,有本事的人就该启用。要说钱谦益以前曾经降清,那江南数千万百姓在满清治下苟活三年,难道把他们都杀光,都关起来?”

“钱谦益品行有亏,但确是士林领袖,当代大儒,而且老于官场世故,堪称仕途老马,真要比做官的本事,楚勋中还没几个人强过他。”程问沉吟道:“这个人,该用还是要用的,要么送到朝廷里为寄庵先生的臂助,要么留在江南做个学政,一放一收,各有利弊,还请军门定夺。”

钱谦益是个老官僚,最擅长搞政治斗争,身上虽然有污点,但也便于楚勋集团控制,把他送到隆武朝廷里,只要得到楚勋的力推,很可能作为统战对象安排一个较高的职务,能进一步增强楚勋对隆武朝廷的控制力……留在江南做学政,则是比较保守的选择,学政这个职务地位尊崇,实权却不大,让钱谦益管上一省学政,对他也不算委屈 。当然,那些愤青士子很可能对此破口大骂,骂一省学政是士林表率,怎么能让一个汉奸来当,但几只嗡嗡叫的苍蝇不用理会。

楚军高层追随汪克凡日久,耳濡目染之下,都变成了实用主义者,钱谦益对楚军有用,那就一定要用,其他乱七八糟的根本不考虑。

“还是留在江南吧,学政……嗯,还是做个参政吧。”汪克凡考虑了一下,说道:“钱谦益可用,但也不能大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人到了一定位置,有些事情就不能做,普通百姓可以忍辱苟活,钱谦益身为朝廷大员,士林领袖,当初却不应降清……有些底线,还是要守住的。”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叛变投敌,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他坚信中国必败,日本必胜,与其最后玉石俱焚,还不如“曲线救国”,投降日本人之后,他在某些方面也试图维护中国的利益,但总的来说,汪精卫投降对当时的抗日造成了沉重打击,国*民*党因此出现分裂,民众的信心严重受挫,带动一大批中国军队投降当了伪军。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不是光说说那么轻松的,政客挤破头往上爬,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否则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亲兵送来饭食,几个人围着火盆,边吃边聊。

这是典型的汪克凡风格,在自己人之间不讲究规矩和排场,大家一人捧着个饭盆吃饭,和普通士兵没什么两样,但是饭盆里的内容却很丰富,炖的烂烂的红烧肉,带着油汪汪的汤汁浇在白米饭上,加上几片青菜,一个煎蛋,大家吃得异常香甜……楚军的高级军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个都非常辛苦,所以汪克凡早有明确指示,在吃饭问题上不搞官兵一致,高级军官可以开小灶,伙食尽可能好一些,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嗯,好吃,还是咱们老家的红烧肉好吃,苏杭的饭菜够精致,我偏偏吃不惯。”汪晟最先吃完,把饭盆一放,取出汗巾抹去嘴巴上的油腻,一副满足的模样。

“呵呵,江南菜式清淡一些,没有咱们湖南的红烧肉过瘾,但是吃得多了,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味。”汪克凡笑道:“回头咱们一起去上海,那里的菜式也别有风味,值得一尝。”

田见秀插话问道:“上海建的怎么样了?声势搞得很大呀,我从江北回来,见到十个人,起码有八个人都会提到上海。”

程问微笑答道:“比咱们的预计速度慢一些,但在外人看来,已经是了不得的奇事,短短三四个月,硬是在海边建起了一座城……”

江南富甲天下,人力成本相对较贵,楚勋虽然使尽了各种方法,上海的建设进度还是比预定计划慢了一拍。这个年代没有现代机械,各种施工都要依靠人力,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楚军除了在江南征集民夫,抽丁务工,还通过北伐招募逃难的江北百姓,送到上海定居。

汪晟有些意外,问道:“没人干活?宁镇之战的俘虏呢?香港不是还有土猴子吗?”

汪克凡答道:“香港摊子铺开了,同样缺人,宁镇之战的战俘一部分送去开矿,一部分送到南昌,上海只分到了几千个俘虏,还是不够用。”

马鞍山铁矿,是穿越者的福利,江南形势基本评定后,汪克凡立刻安排地师等专业人士到马鞍山找矿,巴掌大的一座马鞍山,他们很快就找到一处铜铁共生矿,探明的储量异常丰富,足够几年开采,宁镇会战的俘虏就近抽调了一万多人,先去马鞍山开山采矿。

“俘虏干的都是苦力,以后可以优待一点。”汪克凡对程问嘱咐道:“不管这帮家伙以前干过什么,现在都是为咱们干活,一顿饭多给一口,平常喝点开水,让洗个澡什么的,都能多活两年给咱们干活,赎去他们的罪过。”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