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历史早在1667年出现了,一个法国的贵族将280毫升的小牛血输给了一个精神异常的流浪汉,企图治疗他的精神问题。
这位倒霉的患者经历了严重的免疫反应,在鬼门关徘徊数次之后,竟然神的活了下来,并且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因此,医学界开始接受了输血治疗这一方案。
在随后的的三百年时间里,输血依旧是在摸索当,由于没有血型的相关知识,所以在这期间的输血,是随便抽一袋血输进去,至于能不能活下来,全靠运气。
直到1912年,法国人才创造了血管吻合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真正使输血成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的,还是维也纳病理学家,在1901年发现了abo血型凝聚规律,因此这位老哥在1930年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向讲究人权的歪果仁,其实才是最不讲究人权的人。
或者可以说,他们从不在乎除了自己,以及贵族以外其他人的人权。
试想一个正常人,哪会丧心病狂到把牛血输到人体内去试验?而且输的还是个精神异常的流浪汉?如果是个正常人,恐怕早打死那货了。
幸亏李元吉知道有血型这回事,没有贸然的随便找点血给张公瑾输进去,不然的话,他有很大几率会死,而且还会死的很惨。
而最终的结果,整个大殿的六个人里,只有一位御医的血型与张公瑾相同。
于是乎,李元吉又将外面的禁卫挨个喊了进来放血测试,不大会儿的功夫,便找到了四个血型相同的禁卫。
如果不是张公瑾脸色已经开始发白,李元吉还真想多试验几个,不过好在四个人也勉强够用了,如果真的不够,后续还可以继续测试。
“陛下难道是想将别人的血液直接输到张都督体内?”一名御医惊讶道,他终于意识到了李元吉想干什么?
从理论来说,这么做好像是可行的,可真的行不行?谁又知道?
再说了,张公瑾那是谁?一任大都督啊,怎么着也算是大唐的高层了吧?这万一要是出了差错,该怎么办?
“陛下,万万不可,此事未经验证,万一出错,后果……”另一位御医也连忙劝阻,不是胆子小,事实他们也想到了这种可能,但是在治疗之前,他们需要试验,在其他人身测试。
可以是动物,可以是人,但绝对不能是张公瑾,是那些大唐的官员,会出人命的啊……
“一碗江水和一碗井水混合在一起,一碗江水和一碗海水混合在一起,一碗海水和井水混合在一起,问题肯定会出现的,但是两碗一样的水混合在一起,出现问题的几率并不大,而这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李元吉淡淡的解释着,他拿不出那些科学的论证去说服他们,只能用这种看似有道理的话去说一说,至于效果……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妥,弘慎近期虽身体不适,但短时间内当是没问题的,臣建议陛下下令御医寻找一些类似患者进行试验,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推广。”萧瑀也觉得这事有些不妥。
毕竟这已经属于实验性质了,以前的试验那纯粹是试验,失败了失败了,再来好了,但这次可是在人身试验,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
今日他若不去阻止,万一出了问题,萧瑀觉得自己肯定是要背锅的。
李元吉很头疼,没人支持他直接进行试验。
而这个所谓的试验,其实李元吉已经将风险降到最低了。
输血的风险在于排斥问题,或者溶血等问题,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两者血型不同,或者病人特殊的体质问题。
如果血型相同的话,虽然排斥问题依然存在,但大多数时候是可以扛过去的,痛苦只是短暂的,而这种情况出现死人的概率,大概万分之一的概率还要低。
但这个事吧,自己又能咋说?直接说没问题,干吧老铁,出了问题朕负责?
开玩笑……
之所以这么急,是担心张公瑾撑不下去,或者说将病症越拖越重,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体内缺血,可以看做是一个大的平台,而那些病状则可以看作是平台摆放的物件,平台本身都不行了,又怎么去修理那些物件?
“臣之命是命,百姓之命也是命,臣并不觉得臣的命要百姓的命珍贵多少,况且今日之臣,也只剩下这具糟糠躯体,倘若能够为天下苍生带来福音,臣便是去了又当何妨?臣恳请陛下准许,让臣来走出这第一步。”张公瑾反倒是没有多少的担忧,反而坦坦荡荡的挺直了腰板的说着。
如果不是脸色苍白,整个人一副病恹恹的模样的话,这番话说出来必定很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