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的规模并不大,但这件案子最终却直达天听,并且引起了李元吉的重视,以至于重视到要派出三位内阁大臣作为巡查总督,到各地的巡查。
而总督的权力有多大?
看看李元吉的准备知道了,一个营的禁军内侍,一个九十七人规模的处置组,处置组包含十名武侯,五名搜证官员,四名调查官员,十名法庭武侯,以及一个总人数为六十八人的完整法庭。
也是说,这个法庭不论在哪里,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法庭,可以从案发开始,一直到宣判的,间所有的流程,所有的步骤,他们都可以单独的去完成,而这个规模,跟一个县的法庭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五人组成的督军组,负责对案件进行查询,提疑,同时案件的宣判结果,也必须要得到这五位督军的认可才算生效,否则只能重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三十二人规模的总督司,这个可以看做是跟随在总督身边的工作组成员,负责协调各地的正常发展,以及协调案件等等。
至于总督,并不参与案件的审查,但是当有外力开始干预的时候,总督要站出来将其顶回去。
一个拥有内阁大臣身份的总督,站出来说这句话,份量还是很足的。
有人会说,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因为案件自身的价值,并不足以朝廷搞一个这么大的阵仗。
因为那个监事查出来的,虽然属于贪腐,但涉及的资金却并不大。
很简单,案情也很简单,事情发生在铁路工地。
具体都有谁参与了,那位监事并没有查出来,他是以工人的身份混进去的,自然属于最基层的劳动力,也接触不到那么高的东西。
而且现在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证据,但对方却十分肯定的称,他亲眼见到的,在铁路工地普遍的存在饱私囊的行为,因为工地是要记工的,卡车则是记录次数的,每来回一趟,给一个凭记。
他发现有些卡车在天黑以后,还会再来工地一趟,但是这些卡车都是空的,并没有卸货,但却正常的领到了记工的凭记。
这里面的问题大了,卡车是往来于工厂与工地之间的,要想记工,有一套相对应的流程要走。
进厂,装货,记录,拿到工厂凭证,然后到工地,交工厂凭证,卸货核对数量,然后领取记工凭证,这是一整套的流程。
但是车没货,却领了这个凭证,那么车的货去了哪里?
那位监事一直观察了一个月的时间,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每天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每天的数量都不多,有时候只有一两台卡车,有时候只有一台,除了天不好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
他们正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在饱私囊,而这些人很谨慎,李元吉曾经暗派人去观察了下,发现这位监事的举报是属实的,又让人去查了下账单记录,所有的记录都是正常的,且工厂与工地可以对的。
所以,饱私囊的现象已经可以十分的肯定了,因为是经过了两拨不同人的观察的出的结论。
于是,李元吉愤怒了,工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其他的地方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他设立总督的目的,反腐,单纯的依靠地方的努力是远远不行的,朝廷必须要施以重拳,以雷霆之力迅速的摧毁这股不正之风,再给其他人警示的同时,李元吉也做好了下一步的准备。
还是那句话,反腐,靠朝廷是不行的,还是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行。
这个大家指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单一的总督,朝廷,或者地方,这里面包含了官员,包含了百姓,包含了任何人。
但是如何让大家参与进来呢?这是个技术活。
但是对于李元吉而言,这却并不难。
一奖一惩,参与的人自然多了,不过这个办法李元吉并未急着拿出来,必须要等到第一阶段结束以后,才能拿出来。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发财机会,但是也有风险,至于怎么去把控,全看个人的看法,反正李元吉是支持的,同时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反腐!难吗?难也不难,难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不难的是朝廷的决心……”李元吉淡淡的说着。
至于熟悉的那些反腐案例,李元吉承认效果很好,但认真去分析的话,会发现其的一些猫腻,其实反的更多的,还是‘非既得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