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程知节去亲自操刀的。
但这种事情大家都是第一次,没人有经验。
而且现在也不是以前了,以前要查谁要抓谁,只需要皇帝一道命令,然后去的不是官府人员,而是军队,二话不说,进去是硬干,抓人,抄家,要多残暴有多残暴。
但是现在抓人必须要有证据,要做到让人心服口服,虽然两者都没什么区别,但实际的区别可大了。
这也是之前程知节为什么会故意安排人进去给他们下套的原因,并且顺着这个套,直接将税务系统内的大半人给拿下了。
除了这些以外,其他的方面他们也没有多少的经验,所以,在办案的同时,摸索,整理,也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目标。
于是乎,在这个总督府内,还有两个书记官。
他们并不是负责记录案件的,而是记录证件案件从开始到结束,包含了整个案件的办理过程,以及高层的一些举动命令等等。
好程知节让人拿着手令去建康调税务官这件事情,书记官直接给记载了下来,并且明确的将其列为以后办案的必要流程之一。
甚至在参考了今日还需要那些被抓的税务官继续工作的情况之后,书记官更是将这件事情的优先等级给调了一下。
直接将其列为确定动手之前,备用人员必须到位,以防止影响正常的工作。
建康并不大,但是在历史,建康还是鼎鼎有名的,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各个朝代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建康没什么人听说过,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建康没落了,完全是因为政策因故。
自隋唐以来,北方的人群对于建康似乎有着特别的抵抗,似乎是不愿意看到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所以在政治待遇方面,建康也一个县稍稍强一些,但建康的规格可不是县,而是州。
隋书,地理志明确记载,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等)于二京(长安、洛州)。
也是说,在隋朝的时候,建康在经济方面是跟长安,洛州齐名的隋朝三大城市。
即便是现在,没有大量的政策倾斜这里,甚至在大量的政策倾斜于四大城市,以及由海而兴的海州以外,建康在经济方面依旧是排名前列的,仅次于这四大城市加一个海州的第六位。
说建康的话,或许大家会有些陌生,但是提起他以前的名字,或者以后的名字,这个陌生感便会随即消散。
建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实际历史要更早,这个只是有明确记载的历史,这个时候建康叫棠邑,并设棠邑大夫。
春秋时期,楚威王在石头城筑金陵邑,这便是金陵的来由。
到了这里也不用再多说了,看到这两个字,算不知道历史的人也知道了这个地方是哪里。
可以说,在隋唐时期,建康完全是靠着自身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跟朝廷的关系并不大。
但老实说,如果不是出了健康以外,其他地方没有能力一口气抽调这么多的人员,程知节还是不想去建康调人的。
因为他的下一站行程是建康,别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盒子标注的2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不用打开也能看到2下面的建康二字。
扬州的等级并不低,单从官职的配置能看出来,扬州跟洛州一样,最高长官为大都督,而且现在的大唐,跟以前也不一样了。
以前大都督只是一个挂名的,实际并不在治地,甚至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去过自己的治地,而地方政权,实际是在大都督长史手的。
但是在李元吉登台以后,于神元六年进行了改革,大都督要亲赴各地处理政务。
“总督,扬州大都督来了!”程知节正想着其的一些关键点,下面的人却来汇报扬州大都督来了。
扬州大都督何许人也?李袭誉。
虽说宗室已经大量的退出了政坛,但是想要完全退出又哪有那么容易?加那么多宗室,那么多地方,不让宗室去参政,这个后果又该如何?
所以,李元吉始终将宗室参政的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又对这些宗室人员严令要求。
而在李袭誉之前,扬州大都督是李靖,但是因为这次的改革,李靖又不愿意离开军校,故而只能免去其扬州大都督职位,将扬州大都督长史李袭誉任命为扬州大都督。
而对于李袭誉这个人,程知节还是较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