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最后的备战(上)(2 / 2)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027 字 23天前

福建城外,一块硕大的空地,几日前来了千余名军士,连同当地衙门协助下,很快圈起一个院落,一个很大的院落。

院落四周皆以木桩相围,院内是一个个的大木棚,棚下的木台之,便是那整整齐齐的**袋,堆得满满的、高高的。

木棚一侧便是一排简易小屋,如此一来,无论留守的军士,还是堆放的粮饷,皆能免去风雨之苦,堆放多久都不是问题。

院落外,一排排的军士手执兵器、死死把守,门口进出更是盘查甚严,如此,也更好的说明:里面有‘真货’。

而最近听说,福建总兵官俞大猷将亲自前来这里,犒劳前期抗倭有功将士,同时,分发粮饷。

大家都这么说,至于俞大猷将军何时到来,又如何分发这些东西,不得而知了。

在这一带,要说最大的城池,自然是福州城了。

城人来人往、店铺林立,还有不少作坊,无论多重要的东西放在这里,都是合理的。

试想,若是连福州城都被倭贼攻破了,还有那个州县能守得住?

话虽如此,对眼下的战事,还是不得不小心。

身为朝廷翰林院侍读、监军协理的仲逸,受命而来,特意向城百姓、商户做动员,号召他们:能躲一躲、避一避的,还是最好提前准备。

“大伙儿静一静,静一静,先听本官说,这位是朝廷委派的监军协理仲大人,他有话要告知大家”。

说话的是福州知府,他的身后,数名随从,衙门的不少差役站立两旁,阵势确实不小。

城内一块高高的木台,围着很多人,男女老幼都有,不少行人闻声后纷纷驻足而立,踮起脚尖,细细的盯着台。

咳咳,仲逸见人群终于是安静了下来,他便前一步,站在了更显眼的地方。

“大伙听我说,眼下倭贼屡屡犯我,尤其江浙一带,倭患连连,我们这里也不得不防啊”。

仲逸再次抬高了嗓门:“倭贼,人人得而诛之,但抗倭大计,主要还要靠将士们,福州城太过显眼,大伙先避一避,到附近的村庄住些时日”。

台喊话的,还是这位年轻的仲大人,不过台下听话的,却不是军的将士,他们可不会执行军令。

“倭贼到底什么时候来?若是一个月不来,我们避一月,要是一年不来呢?”。

台下前排的几人年轻人立刻喊出声来:“眼下,只是听说江浙一带闹倭患,我们是不是有点草木皆兵了?”。

如此一说,台下立刻有人响应:“是啊,我们都出了城,买卖还做不做了?店铺关门没有收入,以后吃什么啊?”。

对对对……,台下一片埋怨声。

这时,福州知府大喊一声:“肃静、肃静,大家听仲大人说,肃静……”。

“肃静”,两侧的衙役齐声大喊一声,众人再次安静下来。

“诸位乡亲父老,大家要理解将士们的难处,若你们不愿离去,将士们无法进驻城内,更无法修筑工事”。

仲逸简直将自己嗓门提到了极限:“想必大家都知道,朝廷刚到的粮饷没地方存放,只能城外临时搭建院落,我们总不能将城的店铺都拆了,将主道都占了吧?”。

末了,这位年轻的翰林院侍读,几乎是用哀求的口吻喊道:“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啊,如今虽只是浙江一带闹倭患,一旦福建有倭贼登岸,到时,拖家带口的,来不及了……”。

才一会的功夫,台下又是一阵异动。

知府大人只得再次吩咐左右衙役,让众人尽快安静下来。

“五日之内,所有的老人、妇孺全部出城,都听到了吗?”。

知府大人终于不想再耗下去了,直接令道:“每家可留一名青壮年,将士们进城后,协助备战”。

五日?怎么可能?

仲逸急忙接过话茬,略带嘶哑道:“若大家觉得时间紧迫,十五日如何?最长十五日,本官替你们知府大人做一次主,这已经是最长期限了”。

“为安全起见,大家不要分头出城,十五日后,统一出发”。

末了,他特意嘱咐道:“大伙千万记住了,临走之时,要将家的重要财物带,更要将家老人、妇孺安顿好,以后……,我们还得要过日子啊……”。

这么一说,台下的动静,终于小了很多。

福州知府微微转过身,不由的向仲逸笑道:“仲大人,本官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仲逸会心一笑,低声说了一句:“多谢知府大人,改日来翰林院,仲某亲自为大人接风”。

哈哈哈……

人群散去后,仲逸与众武道别,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早候在那里。

“石大哥,一旦倭贼主力登岸,福州城外早已形成一道钢铁防线,百姓们绝不能受到一丝惊扰”。

面对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其实可以不用说这些,百姓们自然不会出城,这个,石成自然是知道的。

仲逸关心的,还是通倭之人:“不过,城内锦衣卫的兄弟,可不能闲着啊”。

石成笑道:“那是自然,看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