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无论大小,无论南北,最后解决之法,大致都是如此。
继续开打,需要真刀真枪的兵马,需要有谋略的统兵之将、需要忠勇的军士、需要充足的粮草。
可在这之前,鞑靼方面先后折损了阿帖木尔、阿里脱木,还有刚刚自尽的魏申,兵马有损,士气有损,非说战能再战的。
而大明方面,若是敌军增兵再战,朝廷势必会派戚继光率兵北。届时,无论精兵强将、兵器马匹,还是调度有方、粮草充足,都是鞑靼所不能的……
“继续再战,有何惧?看鞑靼方面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林宗武向仲逸说道:“若是再起战事,朝廷增兵的话,你师兄我是先锋将军,你还是监军,我们在这里不走了”。
师兄的玩笑之言,仲逸当然不会当真。目前的形势来看,鞑靼方面要谈判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这还得从谈判说起:当初谈判的地方虽是经林宗武点过头的,但无论城外十余里处的空地,还是那个木亭,都是鞑靼方面准备的。
一个完整的木亭陷入地,里面是暗道机关,魏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挖的坑,总得要跳进去才是。
结果跳进去,出不来了。
谈判总得有个名目,有个说法,有个理由,外加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势力与实力。
论实力而言,北征开战以来,林宗武所率之部先后攻下三城、歼敌无数,敌军主将阿帖木尔被俘,阿里脱木被杀,有‘大军师’之称的魏申自尽:这是实力。
而此次魏申一手部署的这出‘好戏’,已将鞑靼陷入不利之地:利用谈判暗算对方,而且是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大明监军、翰林院侍读学士下手。
这个结果,无论魏申还是鞑靼大汗都想过了,唯一的区别是:到底是夺回黄沙城、东沙城重要,还是暗算仲逸而背负一个不利的名声重要?
显然,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城池重要了,名声算什么?
但目前的真实情况是:名声没了,城池也没有夺回来。
显然,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在大多人看来,继续谈判可能性更大,这似乎不难理解。
“师兄,作为军主将,要永远立足于‘打’,且要打胜仗。至于谈判,那本不是将士们该考虑的”。
仲逸再次向林宗武说道:“若是朝廷继续派我来谈判便罢,若是换做他人,你也务必要记住:将军不是来谈判的,但是可以决定谈判结果的”。
嗯……,林宗武重重点头笑道:师弟所言甚是,师兄又领教了。
与此同时,林宗武很快明白了仲逸的另外一层意思:不管由谁来负责谈判,城所有将士随时要备战、随时能出战。
黄沙城的建筑最为坚固,城又有火炮、n-u机、箭楼等重型兵器,这也是敌军为何‘诱导林宗武率主力出城’的原因所在:强行攻城代价太大,而且还未必能攻下来。
“师弟,当此之时,我们应向朝廷奏明今日所发生的意外,接下来战与不战,还请朝廷有个明确的旨意”。
林宗武这么一说,向一侧的书桌指指: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
仲逸连连点头:“嗯嗯,我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