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1 / 2)

皇宋锦绣 十年残梦 2874 字 8天前

询问完了战斗的套路的时候,狄青很自然的问道了日常维护方面的问题,可是得到的答案,却是很少。

稍稍一想,他也就明白了,棱堡的战术,到了让他都感觉到惊艳的程度,不是说这些团练真的就很强,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葫芦画瓢。

不过是当时定海侯对他们培养的多了,从头到尾的训练一遍。

具体的维护,修建和警戒,这需要在长时间之中总结出来规律,这个规律,不知道是没有被总结出来,还是被漏掉了,不过,这不是什么问题。

在枢密院的记录之中,有棱堡的全部建设方法,从枢密院和工部局,支援到的西北的工匠,也带来了建设棱堡的第一手资料,只要确定棱堡的重要性,要重现它没有问题,只是其中,需要一款关键性的材料水泥。

没错,就是水泥,这个名称听起来很奇怪,水做的泥,还是水合的泥,之前感觉,或许就是黄土的一种,农村家庭,土培房,就是用黄土作为粘合剂的。

当时他漏过了这个材料,现在,看到了保州苗家庄的棱堡,他才明白,他小看了这种材料,这个到现在,北宋都没有办法解决,还是依靠定海军的进口。

不过想来,这玩意也不会太贵,毕竟,连一个完成品的棱堡,加上人工在内的其他成本加在一起,才2000多贯,这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商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的,可是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军事方面,简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军费大头,永远是装备和养兵费用。

盛唐的府兵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制度,那是因为,要全职养一个士兵,需要的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拿北宋禁军为例的,一套禁军的装备下来,100贯到120贯之间,单纯每年的薪俸,就超过25贯,这只是在这个士兵身上花销的很小一部分,训练,兵器更换,军粮和其他方面,保守估计,一个士兵一年的支出,同样会超过的100贯。

也就是说,2000贯,只是相当于20个士兵一年费用,可是带来的,却是无与伦比的防御强度,哪怕能够借助着这个棱堡,让边关驻军数量,减少个3成左右,对于军费的节省,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别说,现在摆明了不止3成。

为了防备辽国,每年在河北的驻军,几乎超过了30万,这还单纯指禁军,厢军,民役,边军,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号,甚至还有一些私兵,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整个辽宋边境,驻军何止百万,现在呢,如果是按照200个棱堡来计算的话,最多20万就够了,这等于说减少了8成。

狄青甚至有些怨念,为什么,这个棱堡不早一点出现在他的面前,如果再早点的话,说不定,他的很多手下,就不会死在西北。

没错,狄青是从西北起家的,赫赫威名也同样来自于西北,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通过科举和武举起家的将军,狄青的成功,那是士兵的荣耀,几乎是从血海之中杀出来的,能够活到今天,也算是一个幸运。

可是狄青的幸运,却是伴随着无数的袍泽,牺牲和死亡带来的,甚至没有一些手下的帮助,他或许早就死在战场上。

西夏的狠毒,西夏的可怕,这是狄青铭记在心的,无数次都想要拿下西夏而不得,他甚至仔细的研究了西夏战术,说白了,猪突狼奔而已。

借助着骑兵更高的机动性,肆意的活动和渗透,一旦发现薄弱点立刻突入其中,短时间取得战果之后,就远遁,西夏特殊的环境,还有大量骑兵,成为了这个战术的依托。

要破解这个战术,实际上,也不难,一个就是在机动性上面,比西夏更高,类似汉武帝对突厥的做法。

在国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耗费巨大的力气,武装起来一个真正的精锐骑兵,这个骑兵在战马,士兵等各方面,都不比匈奴弱,再加上中原精锐的装备,这就成为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根源。

这一点,在北宋,首先不可能,多年的没有马,连静塞军这样可怕重骑,都在北宋的军队序列之中被去掉,更别说重新建立一个羽林卫,或许汉武帝时期,整个财政收入,跟现在的北宋不能比,可是辽国,也不是匈奴能够比,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几乎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第二个,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机动能力,把他们限制到了某一定的程度上面。

这实际上,是北宋一直都在做,可惜,投入太过巨大,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一些重要的节点被拔除,一切都全完了。

棱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只要是在位置和距离合适的地方,不必寻找大山,不必寻找要道,只要位置合适哪里都可以建造,这就会形成一个平均分配的局面,面对着浑然一体的北宋,西夏根本没办法。

可惜,这个棱堡出现的有些晚,在宋夏之战,还没有展现出来的时候,西夏就灭亡了,韩琦在其中推了一份力,可是他更多的,是依托于炸药的威力。

狄青怨念,实际上,也是中原文明的悲哀,作为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作为一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铸造庞大的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的攻击的民族,却没有率先发现棱堡。

如果不是赵信穿越而来,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再过500年,也不可能有棱堡这样的可怕防御工事出现。

原因很简单,水泥。

火烧,这是化学之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反应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场大火,不小心混入到山洞火堆之中的物质,这都会成为原始人的启发。

在众多的人类之中,陶器几乎成为了标准的配备,不是这些文明的源头都一样,而是即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几百度的温度,哪怕在原始社会,也不是很难达到的,而陶土又是分布非常广矿物。

可是在陶器之后,就出现了分支了,炎黄子孙获得了陶瓷,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陶瓷,甚至到19世纪,都是一个秘密,长达2000年的时间,陶瓷都是来自东方的奢侈品,是价比黄金的东西。

西方虽然没有陶瓷,却拥有了水泥,早在古罗马,甚至是古希腊时代,水泥就出现了,那是石灰跟火山灰的混合物,它远不如现代水泥,却也比中国的粘合剂更好,所以在古罗马,古希腊时代,恢弘的历史建筑,比如说,斗兽场,比如说的希腊神殿,这些历经了千年,依然不朽的建筑物,成为了罗马和希腊的象征。

陶瓷为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丧失了的拥有更可怕防御,把自己的乌龟壳弄得更加严密一点基础。

赵信的出现,更进了一步,现代意义上面的水泥,加上更胜一筹更近混凝土,水泥的特性可以把钢铁,砖头,还有砂浆这些东西,都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类似石头一样的结构。

这样价格低廉,却效果突出,容易加工的城防,简直是为北宋准备的神物。

谁都知道,坚如磐石的堡垒,不容易被攻破,完全强悍的堡垒,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投入太过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