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验证项目(2 / 2)

皇宋锦绣 十年残梦 2290 字 23天前

可是当出现一些极端,或者是恶劣的状况的时候,就容易侧翻,连21世纪,都会出现,更别说的在北宋。

只要进行改变,用尖型船底,替代平板的船体,就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

钢龙骨的出现,龙骨决定了整个船的地步形状,平船底使用的龙骨,跟海船船底,使用的明显的不同的,有这个,起码在形状上面,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不过,先完成的4个船,他们测试部分并不是很多,有一部分的软帆,却只是一部分,完整的软帆一面,两面的,还没有完成,一个用于验证长桅杆的实验船,却上了一个硬帆,怎么的都感觉到有一定的违和感。

虽然,可以通过帆的调整,增大的受力面积,也有一定的积极的效果,可是这样的效果,危险性也比较大,毕竟船头哪里,并不安全。

不过就算是如此,也可以测试一些东西,比如说,一部分软帆的性能,比如说,这个尖型船底的性能。

在21世纪,伴随着科技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原来的理论验证,已经逐步的成为了假说,猜想。

实验的过程,就是为了验证,这一条路是否能够走通,赵信知道发展的方向,可是他不是专业的工程师,更不是研究者,他不可能知道这些子项目的确切数字,只能够依靠这些实验船。

可是就算是造出来这些实验船,验证的过程,也不容易,必须把一些额外因素给刨除掉,这就需要一些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北宋的众多行业之中,船匠,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哪怕定海军的这些船匠,他们在整个北宋造船业上面,不是最顶尖的这种,可是也是水准以上的。

要完成一个船的基本的构筑,需要很多的经验和基础,如何构筑,如何的建造,哪怕他们是按照赵信的要求,构筑的这个,他们也会思考的,一些熟练人员,还可以从操纵的感觉之中,感觉到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一些提高。

这些提高,有时候是很细微的,稍稍没感觉到,就没有了,赵信必须回去,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到这些东西的好处,争取吧这些子项目集中到一个船上面。

或许,无法制造出大型的盖伦船,或者是西班牙帆船,可是制作出一些适合远洋的,比较庞大的船只,还是可以,这个组合的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并且灵巧的应用各个子项目之中的不同的部分。

如果单纯大的话,只要在原有的中国式帆船的基础上面,扩张,就可以获得,按照有史以来的记载,南海一号是800多吨,这个数字已经接近3万料了。

在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他们也是三四万料的样子,可以肯定,在宋朝的时候,已经的开始使用组合龙骨,否则的话,800吨的船,根本造不出来的。

南海一号的长度30.4米,在整个中国,超过30米的树木不是没有,很多树木在经过了时间的累积,都可以达到这样的长度。

可是在的大树上,能够在龙骨上面使用,只是最粗,最强壮的那一部分,要达到30.4米的长度,整体的高度,可能要40米,甚至是50米。

这样长度的树,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组合龙骨,要选择足够强度,尽可能少的组合,这样的龙骨也不容易找。

在定海军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使用钢铁龙骨,或许,类似下西洋的大型船舶,出现不了的,可是3.5万石左右,也就是1万吨左右的船舶,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样的船,在这个时代,是巨无霸,没有任何船能够跟他抗衡,单纯高高的船,就让任何的接舷战术,无法进行下去。

不过,这样的船,没有什么用,甚至连火炮都没有办法,大量的放在船上。

跟盖伦船的多层甲板的,众多火炮的位置,因为在盖伦船,龙骨是重要的,两侧,并不会承受多少的重量,在这种前提下的,可以打开,成为火炮位。

福船是不行的,再怎么的大,也不行,他们无法如同的盖伦船,或者西班牙帆船那样,在侧舷开炮洞,能够放的,就是前后的少数几个地方,或者是在甲板上,这样的话,火力配备就非常困难了。

一艘船的甲板有多少,而且在甲板上,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在同样吨位,甚至是更大吨位的前提下,福船都没有足够的战斗力,这也是近代的海洋作战之中验证过的。

哪怕曾经的西班牙和英国,都没有把最主力的战列舰派过来。类似英国,在18世纪的时候,在东亚舰队,最多就是一个三等或者是四等战列舰,而在国内,真正的主力,绝对是二等,甚至是一等战列舰的。

就这样,在鸦片战争之中,中国就根本抵挡不住犀利的兵锋。

类似中国的福船,他们的吨位可以达到2000到3000吨,可是他们能够布置的火炮,最多就是4-6门,可是同样吨位之下,甚至在最小的吨位之下,差别非常巨大,按照风帆战舰的划分,只有一层甲板的6等战列舰,他们最少也是拥有16门火炮,这些船的吨位,远比的福船要小。

赵信当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考虑的只是接舷战的话,福船的弱势还不明显,可是几乎是必然要进入到火炮时代的前提下,多层甲板的超级战列舰,那是对吨位使用的最好选择,在同等吨位的前提下,火炮的数量更多,单纯一面能够投射的火炮也更多,这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在信息之中,已经完成的项目,让赵信看重的项目不多,看起来不用特别着急,可是从接到信息的第二天,赵信还是加快了速度,一天时间,连续行进了6个时辰,一共赶路了450里左右,距离海州,只有不足120里的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