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新城新貌(2 / 2)

灭明 蓝盔十九 1925 字 22天前

王俊卓待**出了营帐,向那女子一招手,女子顺从地来到王俊卓的身边,被王俊卓一拉,就势倒在他的腿上,“你叫什么名字?”

“回将军,奴婢叫阿拉日!”

王俊卓拍拍女子的脸蛋,“有孩子吗?”

“还没有,”阿拉日轻轻摇头,“奴婢尚未嫁人……”

王俊卓有些失望,看来打算连女人带孩子一同带回家的愿望落空了,他的声音顿时提高了两分,“以后会有孩子的,从今以后,你就是本将军的女人了!”

“奴婢服侍将军……”

李自成接到王俊卓讯息时,正在兰州新城中考察,东西走向的兰州路已经全部浇筑了水泥大道,筑路小分队转入南北向的西宁路。

他觉得修筑的速度太慢了,还有次干道、其余普通的街道,照此速度,何日才能完工,进入老城区修筑?

但人手就这么多,城内城外的百姓,都忙着自己的事,想要百姓帮着义务修筑大道,除非动用天命军的力量。

李自成实在不愿如此劳民,经过与郭世俊、梁文成的商量,最后以发行一万元纸币的方式,临时招收百姓帮着修筑大道,勿要一个月内将新城内的大道修筑完毕,进入老城区施工。

发行的这一万元纸币,并非直接流入市场,而是做为工人的酬劳。

兰州城内外的百姓,虽然对天命军和天命都督府极为信任,但有了酬劳,更能激发百姓的工作热情,不到一个月,在三月初的时候,新城所有的水泥大道,全部浇筑完毕,筑路队进入新城,开始修筑东西向的西门大街和东门大街。

由于汤若望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筑路队没有遇上任何障碍,道路拓宽需要拆迁民房、商铺,只要给一块地皮,再帮着建房,并没有百姓吵着要什么赔偿、拆迁费。

谁家不愿看到自己的门前有着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

老城改造,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兰州新城,已经初具规模,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科教区,新城被兰州路与西宁路分割的四大块。

东北角的居民区,看起来最为壮观,房屋整齐,高低、长短都是一样,虽然是泥墙茅草屋,却比老城区的青石墙更为养眼。

兰州后期接受的数万流民,基本上就集中于这个居民,百姓在城外都有农田,但相对距离较远,不少壮丁便将农田转手他人耕种,自己去西北角的工厂做工。

工厂处于起步阶段,酬劳不高,一名熟手,每月可以得到五十角,也就是半元,大约可以购买一石精粮,足够五个人的精粮。

流民来到兰州之前,基本上被剥了一层皮,不但没有余钱,连家中的老弱也少,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不足四人,去工厂做工,粮食是够了,基本不用像以前那般挨饿。

不过,百姓居家过日子,除了粮食,还需要食盐、布匹、各式蔬菜等,这就需要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兰州府的官员也会积极给他们出主意,主要是饲养家禽家畜、去城外的土地上种植蔬菜等,这样女人也可以帮着补贴家用;

出租出去的土地,除了要上交农业税,还会有部分节余;

此外,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不用全部购买精粮,红薯、土豆、玉米也可以作为主食,价格比精粮便宜得多。

也就是说,只要有机会进入工厂做工,男人的从工厂拿到的酬劳,加上女人在家的一些补贴,能解决自家的温饱,还会有少量剩余。

一些心思活泛的百姓,还可以利用房屋靠近道路的位置优势,开设茶肆、酒馆,暂时收入不会太高,总好过坐吃山崩。

一句话,只要不是自己懒惰,新城内收留的百姓,都会有日子过。

李自成最为盼望的,就是西北角的工业区一步步壮大,工厂多了,招收的百姓也就多了,不但赋税能增加,产业工人的数量也会增加,百姓才会更快地走向富裕。

普通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工商兴国”的大计,才会一步步走向现实。

然而,现在只是开始,工业区,只有寥寥数家,已经投产的,只有大都督府开办的兰州自行车厂、吴家的兰州铅笔厂、刘家的兰州羊毛衫厂、竺家的兰州皮鞋厂。

黄家的兰州牙膏厂、李家的兰州牙刷厂虽然建立了厂房,但还在进行技术攻关,尚未生产出产品。

但是,让李自成有些头疼的是,吴家的兰州铅笔厂生产出了铅笔,暂时却没什么销路,兰州城内,只有一所兰州科技高等学校,铅笔的使用量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