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嬴政的试探(1 / 2)

秦君临天下 江中石 1342 字 20天前

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

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是齐国的重要城邑,齐桓公、齐景公尝游此,数月不归。

史记有载:“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称霸,由会稽徙都琅琊,起观台,以望东海。”

也就是说琅琊台最早是越王勾践所建。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统领被吴战败的齐地,遂从会稽迁都琅琊,并在城东南十里的琅琊山上筑台。台顶营造“望越楼”,以南望会稽。

大秦一统天下后东巡郡县,封禅泰山,遍拜齐地八神,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因四时主祠建于琅琊台上,故南登琅琊拜之。

嬴政来到琅琊台后,为这里秀丽的山海风光所吸引,遂迁三万户百姓,重筑琅琊台。经数年营造,终于建成了大秦王朝在函谷关外规模最大的宫殿群,琅琊台行宫。

据史料记载:“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里,傍滨巨海,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可见其规模宏大,壮丽无比。

琅琊宫主建筑名曰“会峰阁”。阁高十余丈(约三十多米),分上下五层,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每层呈六面八角,均采用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青色琉璃瓦覆盖。会峰阁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二十四个翼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每当晴空丽日,登阁远眺,阁北群山逶迤,匍匐脚下。阁南俯瞰渤海,天海一色,烟波浩渺,堪称山河壮丽,气势恢宏。难怪嬴政每次东巡都必到琅琊行宫而且一住就至少两三个月。

会峰阁一层宽敞明亮的殿堂已经摆满桌案,殿堂中央巨大而华丽地毯上,年轻貌美的舞姬合着乐声翩翩起舞。乐师们分列殿堂两侧演奏着宫廷乐章。

群臣按照品级坐在各自席位上,一边品尝美酒佳肴一边欣赏着乐舞,整座殿堂内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嬴政和阿诺自然是居中而坐,白宣则位于嬴政右手边的席位上。只要白宣在,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宴会上,嬴政右手边的位置永远都是白宣的。即便是太子扶苏也只能坐在白宣之侧,而此时坐在白宣左手边的是胡亥。

这是从嬴政称王之后就形成的惯例,就算现在嬴政贵为天子,做了大秦皇帝,这个规矩依旧保留至今。满朝文武早已习惯,也没人敢于对此有任何疑义。

咔咔咔,嬴政双手推着桌案向白宣的桌案靠近,因为大殿内乐舞悠扬,所以这刺耳的声音并不突出。不过因为白宣离得近,而且白宣是一位久经战阵的统帅,任何微小的异样的声音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白宣:“陛下这是作甚?”

滋滋嘎嘎,白宣刚问完这句话就发现自己的桌案也向着嬴政移动,白宣回头一看,却见胡亥已经离席跪在白宣的桌案一侧双手用力推着桌案。这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白宣的桌案和嬴政的桌案凑到一起。

咔,两张桌案碰到一起,虽说摆放的方式和方向没变,但白宣桌案的有边角和嬴政桌案的做边角紧紧挨在一起。

滋滋嘎嘎,胡亥把白宣的桌案推到位之后,又回身把自己的桌案推过来和白宣的桌案挨在一起。

嬴政并未阻止胡亥的举动,反而笑眯眯的冲着胡亥点点头,那意思很明显,他对胡亥的做法很是满意。

如此一来,白宣快要和嬴政肩并肩了,而胡亥也不做自己的席位,他端着酒壶跪坐在嬴政和白宣身后,充当起了侍者的角色。到了这时候,很多大臣看到了这个变化,这个变化似乎在告诉众臣,白宣永远是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永远是陛下口中的大兄。而胡亥的低姿态也让原本觉得他有些恃宠而骄的大臣们,多少改变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