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之所以这样评论也是有他的道理。
理论是一码事,实际操作是另一码事。汽油燃烧供给汽车动力都还有一个机械效率,更别说是核能。
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其实是刚刚开始,还没有到登堂入室的地步。
伯顿感到最不可能实现的是使用碳化硅半导体雕刻色心,用色心捕获c14溢出的每一个高速β粒子,即电子,然后由此产生强大的电能。
在晶体上雕刻捕捉电子的色心,说的容易操作起来却相当困难,这种技术手段已经超越了人类现有的认知。
夏国的物理水平怎样大家心中都清楚。
在基础物理学术上,夏国还和西方有重要的差距。说句直白的话,二十到三十年是有的。
伯顿对自己的学生说道:“这篇论文肯定有问题,一个落后国家的物理界出现一个超越世界先进物理水平的论文,这是不符合物理发展规律的。”
伯顿甚至对自己的学生开玩笑说道:“夏国的物理要是世界领先,就不会依旧在进口俄国的飞机发动机了,不会再微观物理世界毫无作为了!”
最后伯顿对夏国的物理水平下定了结论,处于世界中流水平。
学生们立刻表态,“我们应该向《自然》杂志表示抗议,他们如此草率的发表论文,这是对物理学界的不公平。”
还有学生猜测道:“现在《自然》杂志有些变味了,不能坚持学术的公平和公正,我怀疑他们是否接受了盘古科技的金钱援助,所以才会发表这篇论文。”
伯顿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你的意思是盘古科技的这篇论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们做学术是为了给自己的商业服务?”
“是这个意思。”
伯顿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刚刚查询了盘古科技的背景发现这是一家夏国的科技公司,并非夏国的物理研究机构,而且从来没有涉足过物理。
最让伯顿愤怒的是,论文中有两人是学生,是盘古科技基础科学院的学生,盘古基础科学院是什么鬼,是一个连夏国官方都没有承认的研究生学院,更别说在国际教学系统认证和备案了。这样的山寨学校的人都可以把名字放在《自然》杂志上,这不是乱套了嘛!
伯顿是传统的英国人,绅士却有些古板认死理,他打电话询问了几位在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的好友,看看他们物理学院的看法是什么,是否有实验组重复证明了盘古科技的论文。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理论和逻辑没有多少瑕疵,但是操作和技术上只得怀疑。
帝国理工的林恩就回复伯顿说道:“放射性材料拥有人类可以使用的能量,这是物理学的常识,但是怎么利用、利用率是多少,操作技术难易程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林恩说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盘古科技为人类画了一个大饼——看啊,比纽扣还小的电池可以为手机提供三年以上的电量,这和我们说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移居地外星系有什么区别。”
“学术骗子!”林恩给盘古科技下了定义,“我们的实验室能力有限,不能重复盘古科技的实验。”
林恩说这话的时候有点酸酸的味道,“你们能够重复盘古科技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