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南风(1 / 2)

大明春色 西风紧 1858 字 5天前

洪熙元年七月二十九日早晨,天上晴朗,地上湿润。

柳州府城东边的柳江江面,笼罩着一层水雾。乳白的雾汽在微风中缓慢而优雅地飘荡,自有一番温柔之态。

但是江面上的几道浮桥上,戴着宽檐铁帽列队行进的士兵,却充斥着阳刚之气。人声嘈杂之间,还常常伴随着污言秽语的叫骂声,粗俗的言语已将美景的气氛破坏殆尽。

耿浩默默地骑在马背上,站在老丈人吴高的身边。

这时一辆装载着火炮和木桶的驴车在浮桥边上无法前进,赶车的汉子“噼里啪啦”地鞭打起驴子来,不料那驴子很倔、更不动了。吴高从马背上翻下来,走过去推驴车,回头对部将们道:“搭把手!”

耿浩虽然极不情愿,但老丈人都亲自上去了,他也赶紧跑过去推车。

“谁架的桥?”吴高回顾左右问道。

周围没人回答,其中一员部将道:“侯爷,等这些人马过去了,末将叫人在桥边钉几块木板,以便走车。”

“即刻去办!”吴高下令道。

他重新翻身上马,带着随行的将士,从前面这道浮桥骑马过江。耿浩在后面,放开镶着羊脂玉的剑柄,默默地掏出一块手绢,反复擦拭着手掌上带着复杂臭味的污垢。

岳父吴高作为侯爷,十万大军的统帅,总是在军中转悠干这种小事,耿浩心里是不太舒服的。不过他仰仗着岳父,自然不敢说出来。

……一行人渡过柳江之后,沿着东北方向的平坦大路跑马。过了一阵子,终于看到了洛清江西岸的中军大旗。

洛清江西岸人山人海,一片吵闹。除了无数带着宽檐帽的将士,还有大量短衣民夫。江岸靠着许多船只,将士和民夫们正在把辎重粮草往船上搬运。装好了东西的船便陆续离开江边,飘到江心去了。

吴高知道叛军一路大军正向柳州府进军,原先是不太赞成走这条路的。

但诸将都劝他,这阵子走洛清江实在太轻便啦!虽然时节已到七月底,但广西仍然温暖潮湿、吹着南风,往常秋冬季节的西北冷风还没到来;洛清江南北流向直达桂林府,水路正好顺风。

船只带上辎重升起风帆,顺着南风去桂林,行军实在非常轻松。大伙儿一到桂林,又可以利用漓江北上。有便利的水运,除非迫不得已、没有放弃不用的理由!

吴高知道军中有人诟病他胆小,在反复询问了斥候军士之后,终于作出了妥协,下令全军走洛清江北上。

有些广西广东福建军籍的正军,既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说方言吴高连一个字也听不懂;他也得与广西等地武将维持好关系,以便让将领们好好管束麾下的军户正军。

一众武将骑马来到中军,吴高立刻叫斥候营的将士前来问话。

部将把十几个最近两天回来的斥候都叫了过来。先说话的军士是广西人,果然开口说了半天,吴高啥也没听懂。他转头看向一个部将。

这时有人才翻译道:“小人昨晚半夜才回到柳州府。叛军前锋一千多骑已到柳城县(柳州府城之西北一百里),柳城知县召集民壮聚集快手弓兵,闭门不敢出。叛军前锋在四面征用船只、木板,以一文钱一块门板的价格,强行向村民租用,欲在柳江上架十道浮桥!”

另一个军士用官话说道:“禀侯爷,柳城县柳江以西,敌军前锋在修建军营藩篱,大片营地能容纳八九万人!”

“小的在宜山县(柳城县以西一百里)西边,看到官道上全是尘土,看着像山里的大火浓烟一样,人马跟一条大黑龙一般。小旗长说,得有十几万人!小旗长带上几个弟兄,从山里继续往西边摸去,想看个究竟,又叫小的先回来了。可小的回来了一天一夜,还没见着小旗长,担心得紧,不知弟兄们是被抓住了,还是迷路了……”

“庆远府过来的百姓说,叛军大军正向宜山县过来。”

“末将也打听到了这消息,许多行人和百姓都说叛军大军有十万人!已到宜山县西边了。”

一个文官呈上了几份公文。吴高接过来看了一番,有柳城县知县的告急公文,请官军大军前去援救,也有驿站驿丞的奏报。

旁边的武将说道:“看样子,直至昨夜,叛军大军尚未到宜山县。宜山县东进至柳城县,有一百里远;从柳城县东行至洛清江畔,又有一百里!俺们今早出发北上,再走不到一百里,就能把叛军甩在身后。侯爷无虑也!”

吴高一声不吭,了解过纷纷扰扰的奏报和公文之后,忽然盯着其中一个军士,开口问道:“你方才禀报,没看清敌军全貌就回来了?”

军士忙道:“咱们刚遇到官道上的叛军大军,小旗长就派小的先回来了。余下的事,该小旗长带着两个弟兄继续打探。”

吴高转头道:“再派人去,把叛军的人数亲眼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