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这几天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反复被赵英、黄彦节误会的原因,是一直没有皇子诞生,这件事是朝臣们误会的关键。
赵桓已经深刻的了解到了朝臣们,为何会误会自己,因为宇文虚中和李纲的札子里,称呼赵谌为殿下或者说是元子。
元子出自《尚书·微子之命》,意思是皇帝的嫡长子。
太子的称呼已经不适合赵谌了。
证明朝臣们已经不再视赵谌为合法的继承人,这也怪不得赵谌,当时局面他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
但是朝臣们依旧以元子称呼赵谌,已经显而易见,官家年富力强的岁数,应该广开后宫,多生几个皇子,更多的选择。
“朕已经很努力了,可是生孩子这件事真的是缘分。你们不要再往朕的宫里塞人了。”赵桓对着赵英严肃的说道。
赵英用力的点了点头,点头说道:“保证这是最后一个了。”
曹娴最后还是进了宫,汴京那边老太监和老宫女们已经到了燕京,教导曹娴,大宋的规矩。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后宫干政,这是大宋的惯例,赵桓认为很有必要。
对于曹娴,赵桓发誓并不是因为曹娴的身段好,才让其进宫,完全是因为宇文虚中劝谏。
曹娴不仅仅是一个西夏的王妃,还是一个梁家人。
这一点极为重要。
兴州、定州、怀州、永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河西九洲,以及六左监军司,这背后是一分极为丰厚的嫁妆。
赵桓最后还是被宇文虚中劝说,将曹娴接进了宫,这代表了一种态度,接纳了梁家人,分化西夏。
一个皇帝,也会有自己的无奈,并非随心所欲,分化和弱化自己的敌人,不择手段。
“那接张婕妤到燕京吗?”赵英品了品赵桓的话,问道。
“算了,你还嫌这内宫不够乱吗?”赵桓摇头,打开了来自镇州的军报。
大宋和蒙古诸部的第一次碰撞。
以死掉了三千契丹人的老弱为试探,大宋展示了自己的武力和军备,克烈禄汗退居漠北为结果,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岳飞再一次用开挂一样的实力,证明了挑战他的人,都是憨憨。
赵桓批准了榷场的申请,并且在镇州四州和静边城建立榷场。
这样李师师的羊毛生意,就一下子扩充到了漠北。
当然其他的贸易也会有大量的盈利。
其他的条件,赵桓就当没听见。
正如岳飞判断的一样,穷兵黩武这件事,真的干不得,虽然大宋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赵桓却深知民生凋零的可怕。
那是一环崩溃全线崩溃的恐怖后果,而且现在的长达百年的降温,迫使赵桓只能选择精兵的方式。
所以赵桓同意了禄汗的提议,代表着大宋和克烈部仅仅是,互相接触一下,各忙各的。
就像两头猛虎一样,互相试探了一番,然后收齐了自己锋利的爪牙,继续在各自的领地内,加强自己的实力,等到哪一天再无忍下去的时候,互相打的你死我活。
“愿克烈部与大宋,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老人),不识干戈。”赵桓对禄汗国书上的这段话,嗤之以鼻的扔到了一边。
赵鼎和禄汗,都非常巧妙的没有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边界的位置。
禄汗只是承诺退到漠北,甚至连以大漠为界限都没提一句。
这是给双方以后的争执埋下伏笔。
克烈部真的心甘情愿的放弃漠南吗?
数千里的广袤草原!
数百万的契丹人!
数都数不清的牲畜!
更加丰茂的水源!
更丰富的农作物!
更家广袤的战略纵深!
拱手让人!
这是克烈部在决定退出漠南的时候,放弃的东西,他们真的心甘情愿吗?
肯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