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率领的三万大军直接在神策军军营旁边安营扎寨,而三万泾原军则是驻扎在渭桥北岸。虽然隔着一条河,但是有着渭桥这个连接点,倒也不担心沙陀军偷袭。
由于指挥问题,李晔并没有让李洪、张钧或者刘奎任何一人来担任这十万大军的统帅,因为都不合适。刘奎的年龄和资历是硬伤;李洪在禁军的地位较高,但是指挥泾原军也不合适;张钧就更不行了,让一个‘外人’来指挥禁军,禁军将领会听吗?
所以最后李晔打算亲征,亲自来指挥这十万大军与沙陀军对垒。
虽然天策军的大营紧挨着神策军大营,不过却在一处缓坡上,李晔的大帐自然在缓坡最高处。来到瞭望塔上,居高临下,北面就是关中地区最重要的河流--渭河,西边的灞河对面就是长安,南面还能看见终南山。东边则是渭南县和华州城。
战局的变化,让李晔有了新的想法。若是王重荣依然带着三万大军进攻华州,他只能全力进攻李克用的沙陀军,此时的他只有这些军队,若是把左天策军派去增援华州,神策军和泾原军很有可能被沙陀军击败。
不过李克用犯了一个错误,居然把王重荣的主力调了回来,此时华州城外只有一万河中军。于是李晔就改变了之前的计划,先从华州这边打开一个突破口,进而逼李克用撤军。
没错,就是撤军。
此时李晔已经放弃了全歼和击败沙陀军的想法。
昨天的大战让李晔意识到,即便是击败沙陀军,他也会损失惨重。这个时候他并不想去冒险,若是麾下主力与李克用拼成两败俱伤,就无法震慑泾原军和保大军,以及中原的朱温、诸葛爽等藩镇。
不过神机营没有进攻能力,所以想要击败这一万河中军,只能从其他地方调兵。神策军损失较大,目前李晔麾下可以调动的生力军只有左天策军,于是李晔便让李洪把骑兵集合起来,让欧阳靖率着增援华州,在神机营的配合下击败华州城外的河中军。
“殿下,梁国公到了。”旁边锦衣卫一名将领来报。
梁国公是陈敬瑄的爵位,只不过随着陈敬瑄不服从朝廷的凋零,其爵位和一切官职都被剥夺,所以梁国公的爵位就空了出来。
而这名将领口中的梁国公,其实就是张钧。只不过此时正式册封张钧为梁国公的诏书并没有颁布,但下面的人却已经开始称呼对方为梁国公。
李晔回头,便看到张钧在数百名亲兵的护送下朝着瞭望塔的位置飞奔而来,不一会儿,张钧便来到李晔面前,拱手行礼道,“泾原节度使张钧参见寿王殿下。”
李晔微微笑着回礼,“梁国公客气了,昨天一战,若是没有梁国公大军的及时赶到,结果不敢想象。”
对于张钧,李晔也是第一次见对方。当听说对方亲自率兵而来的时候,他开始也有些惊讶,不过很快便猜到缘由。
张钧整个人看着文质彬彬,颇有儒将的风范。不过凡事不能看表面,其实张钧本身就是泾原军大将。
虽然其从军一来就在泾原军,但论资历其当上节度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在平定黄巢叛乱期间,程宗楚和胡公素两任节度使先后战死,当时作为留后的张钧就被军中将领推荐为新任节度使,当时负责关中平叛的王铎便上奏皇帝任命张钧为泾原节度使。
历史上的张钧当了十几年的泾原节度使,这在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节度使平均只有三四年任期中,算是很长的了。
因为多年掌控泾原,所以其死后,其兄长张鐇继任为节度使,张鐇死后,其长子张琏继续担任节度使,到后面的张珂,连续四任节度使都是出自张家。
只不过面对李茂贞,张珂不敌,最后泾原就成了李茂贞的地盘。
那是原本的历史发生的事,现在张钧对于泾原的掌控远没有达到说一不二的地步,所以才会答应李晔的条件,放弃泾原节度使,入长安担任梁国公兼左龙武军大将军。
“殿下过誉了,这是臣应该做的。沙陀军以下犯上,蔑视朝廷威仪,人人得而诛之。”
张钧此来可不是就代表真的答应入长安,为什么他会亲自来,就是想看看寿王的虚实。若是寿王势大,他就选择入长安;若是寿王跟李克用两败俱伤,他自然愿意在泾原当他的土皇帝,而不是来长安受制于人。
对于张钧的官腔,李晔并没有相信,而是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沙陀军大营,询问道,“梁国公觉得这沙陀军如何?”
张钧不知道李晔的真实想法,只能模棱两可地回答,“沙陀军虽强,但却不是殿下麾下大军的敌手。臣一路走来,观天策军和神策军军容整齐,装备精良,不愧是殿下训练出来的强军。”
张钧这话半真半假。禁军的确是军容整齐、装备好,不过这只是一直强军的基本,真正决定一支军队强大与否,还是人。
军器监的强大生产能力,自然可以满足禁军的日常需要。
不过禁军跟沙陀军相比,依然少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没见过血、没经历大战,不像沙陀军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