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科举改革(一)(1 / 2)

虽然有些猜测,不过听到这位刚登基的陛下要对科举进行改革,这些大臣依然有些惊讶。

在众人眼里,眼前这陛下其实就是个年轻人,因为李晔今年才20岁。在场的,即便是李英旭也快30岁,其他的大多都在30岁到50岁之间。

年轻人有想法,想要做一番大事,他们能理解。可这陛下才登基,就要去改科举,是不是太心急了。

“陛下,臣等愚钝,陛下可否细说一下做出什么改变?”杜让能起身行礼后,询问道。

郑从谠不在,王徽和杜让能是在场这些人资格最老的,而且也不算李晔的亲信,走到现在大多是靠着自己的能力。

本来杜让能以为王徽会最先站出来,不过当他对其眨眨眼示意的时候,对方居然视而不见。旁边的刘崇望更不用说了,没办法,只有他自己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很简单,取消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明算科等,统一为一套试卷。考试内容涉及时务策、诗赋、文章、经义、算学、律学、书学、医学等内容,择优录取。”李晔想了想说道。

众人一听,都有些惊讶,这可谓是把原有的科举制度推翻了啊。以前都是各考各的,所以导致明算科等考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就取消了。

在场这些人里,只有两人没露出惊讶的表情,分别是李振和李英旭二人。

“陛下,这恐怕不合适吧?”杜让能迟疑道,这太天马行空了,准确说叫叛经离道。

只不过这些话肯定不能说出来,不然他第二天可能就得被贬到那个偏僻地方去。

“怎么不合适?”李晔眯了眯眼。

他倒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感,毕竟他开头就说了,是要与众人商量,要直接表态,那就不是商量了。

杜让能皱眉道,“陛下,若是如此改革,恐怕会引起广大士子的不满。毕竟历年科举考试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主要靠时务策、诗赋、文章和经义,若是此时改变考试内容,这些士子岂不是来不及准备?

现在朝廷初定,陛下应求稳,不宜大动干戈。”

李晔眉毛一挑,这杜让能虽然说得比较委婉,但其实就认为不该这么改。说白了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自然不想考试有所改变。

“陛下,臣附议。杜侍郎说得有道理,而且把算学、律学、医学等加入考试内容完全没有必要。算学等为杂学,实乃旁门之道,于培养忠君爱国之士毫不相关。

若是陛下执意要开算学等,可以单独开设明算科和明法科。”相比杜让能,刘崇望对于算学等的鄙视更加显露无疑。

或者说,他最后一句话不怀好意。

大唐的科举有明法科和明算科的考试吗?

有,肯定有。

只是因为前途不好,当不了大官,所以学的人少,考的人更少。就算是开设这两门考试,也没多人报名。

因为当朝宰相,大多是出自进士科。

“刘侍郎这话请恕在下不敢苟同。”看到陛下脸色有些难看,坐在一旁的李振当即起身充当皇上的急先锋。

“李大学士有何高见?”

刘崇望称呼其为大学士,而不是其品级更高的锦衣卫指挥使职位,可见刘崇望根本看不起李振,故意贬低对方。

他实在不敢想象一个只是负责情报的机构,居然其主官是正三品,跟他平起平坐,而且对方还是一个进士数次不中的人。这让他有一种耻辱的感觉。

李振眼神中闪过一丝细不可闻的寒芒,转瞬恢复笑容,“在下听说刘侍郎曾经在户部管理过盐铁事务?”

“没错,当时正值裴坦宰相担任户部侍郎期间,在下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参佐。”刘崇望引以为傲道。

李振心里不禁冷笑,在皇上面前,你这幅模样不是找死还是什么?在看到皇上脸色发生变化了,李振心里便有了底气。

“敢问刘侍郎管理盐铁事务期间可曾见人使用过算学?户部又可否使用算学?”说到这里,李振看向一旁的李泌,“李尚书,不知您能否为在下解惑?”

李泌点了点头,“指挥使说的没错,若是没有算学,整个户部可能就会陷入瘫痪。”

李振面露微笑,看向刘崇望,“难道刘侍郎认为户部的人就不是忠君爱国之士?难道取消算学就算是忠君爱国?那刘侍郎可否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帮助户部处理这些税收?”

刘崇望被挤兑的面红耳赤,不禁反驳道,“李大学士这是偷换概念。在下只是认为算学不应与诗赋、经义等一起考试,即便是要考也得分开考。

难道这些人还能治国不成?”

“刘侍郎口中所谓的分开考,其实不就是依然认为算学不重要吗?”说着李振对李晔微微行礼,“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有理。把算学纳入考试之中,可以提升整个士子群体的能力,不然只会之乎者也,怎么敢让他们去管理户部、工部这些?

同样,律学、医学等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