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这一批金锭和银锭到了之后,怎么处置?是运往皇室内库?还是?”李简请示道。
“之前从石见、新罗等地运回多少金锭和银锭?”对于这个数字,李晔也没去细记,有些不清楚。
“回陛下,乾宁十三年截止到目前,新罗一共运回一百斤金锭,一千三百斤银锭;石见一共运回一万两千斤银锭;佐渡运回三百斤金锭,三千斤银锭。
佐渡因为孤悬海外,倭人水师羸弱,所以无法干涉,仅仅几个月便开采了这么多。
而在石见,因为倭人军队的干涉,扶持的海盗那边抵抗有些困难,可开采的前景很大,但没法放心开采。
若是想要扩大石见的产量,可能得陛下下旨,让水师出动才行。”
“水师出动?”李晔有些犹豫。
在新罗未定的情况下,贸然对倭国开战,好像有些鲁莽了。
“平壤那边的情况如何了?”李晔敲着桌子问道。
“回陛下,平壤那边进展顺利,新罗北边的反叛势力并没有关注那边。
锦衣卫扶持了一股海盗,已经占据了平壤,并开始在那里修缮城池。”
李晔想了想,“倭人那边暂时还是扶持新罗海盗,让他们尽可能削弱一些倭人的国力。若是海盗扛不住倭人军队的进攻,给他们提供一些武器,正好仓库中的废旧武器还挺多。”
“臣遵旨!”
“对了,这一批的三千斤银锭,全部给户部,金锭送到内库去。以后,倭人所得的金银,金锭送到内库,银锭分一半给户部。”
之所以李晔会把价值四万八千贯的银锭送到户部去,自然是想让朝廷上下知道倭人的富裕,到时候就算是用兵,朝廷的反对声也会小很多。
至于之前从石见运回的银锭,则是全部充入了皇室内库。
“还有,你刚才提到这些金银都是走长江,再转汉水到长安的?”李晔追问道。
“回陛下,由于大运河目前在淮南的掌控中,臣担心淮南有人知道了这批金银会动其他心思,便不敢冒险。”李简解释道。
“若是走运河,需要几天?”李晔问道。
“回陛下,若是船只走运河,七到十天便可抵达洛阳,在从洛阳通过陆路转转运到长安需要八到十天,总共十五天或者二十天便可抵达长安。
而走长江,至少得一个月以上。”李简回道。
“差不多节省一半了?目前东南地区的赋税和粮食都走的长江?”李晔关心道。
“回陛下,赋税这些都是走的长江。”
“看来得想办法解决淮南的事了。”李晔想了想。
淮南的位置太为关键了,刚好卡在东南地区和洛阳的中间,而如今东南地区的赋税战整个国库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若是继续让杨行密占据淮南,一旦对外有大战,淮南再从背后捅刀,很容易让朝廷失去东南这个赋税重地。
“锦衣卫在淮南的布置如何了?”
如今淮南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和经济都恢复不少,虽然比不上高骈时期的淮南,但也算是可以了。
若是大举进攻,势必会摧毁淮南的根基,想要恢复,可能又得多等几年,着实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