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总会来。
第二日,当长安守军吃过早食,大地毫无征兆地轰响起来,桌椅摇晃,将士们心里门清这是万骑疾行才有的动静。
不久便见,长安城东天地相交处尘土飞扬,一群铁骑不断蹿出,延绵成一道黑色洪流,没个尽头。
那迎风招展的军旗上书一个安字。
叛军终于来了,将士们反而有些如释重负。
骑兵,骑兵,最鲜明的便是一个快字。不消片刻,那浩浩荡荡的黑色铁骑便列阵城前,军容鼎盛,杀气滔天。
作为长安守军,将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人死城破,仅此而已!
可饶是如此,接下来的一幕还是看得众将士口干舌燥。
大地轰响并未因此停歇,反而愈来愈烈,便见既铁骑之后,阵容更加浩大的步卒阵列出现在天际。
步卒阵列好似无穷无尽,不断冲击着长安守军紧绷的心神,一头已行至城前,可另一头步卒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出。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可眼前的叛军何止十万!一眼望去长安城东好似一片人海汪洋。
……
足足两炷香的功夫,十万步卒才行军完毕,十个战阵跟在骑兵身后一字排开,阵仗之大震人心神,气势之盛浩荡磅礴。
远远望去沙场之气扑面而来,十一座战阵仿佛十一座大岳,可砸碎前路上所有之敌,又仿佛一股悬在断崖边滚滚洪流,一旦落下便要吞噬一切生灵。
两厢一比,长安守军士气被压得越来越低。
好些将士不由得心中自问,与之相比仿佛以卵击石,那么挡在叛军面前还有何意义?就连天子都逃了,自己守着长安图个啥?
一时之间,长安守军有了怯战之心。
毕竟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活生生的人。明知必败无疑,死战需要的不再只是勇气,将士们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这时便见一辆皇撵缓缓驶来,随行护卫鲜衣亮甲,一溜的威猛大汉,昂首挺胸仪仗森严,那皇撵上身穿龙袍肥头大耳的男子不是安禄山是谁?
长安城头,大唐一方的将士们不由得伸长脖子眺望,对这位同是唐兵出身的叛军头子充满了好奇。
“还真他娘的肥得跟猪一样!”
“要不肥成这样,胆儿能这么肥?”
“这他娘的浪费了咱大唐多少粮食?”
……
叛军之中,一白甲大将策马而出,气势汹汹奔向城门而来。
白甲大将策马停在城下,放声喝道:“长安的人听着!大燕雄武皇帝有令,大唐失德,百姓积怨已久,今日大燕仁义之师顺天承运重整山河,朕命尔等速开城门迎大军进城,如若冥顽不化莫怪大燕不仁!”
长安城头,鸦雀无声。
守城大将纠结要不要乱箭射死这厮,来者气势不凡在叛军明显是号人物,以长安这点儿守军,真要开战时,未必能杀到叛军要员。
“去你娘的大燕皇帝!叫安禄山出来,忘了自己当年是如何点头哈腰了不成?还你娘的还妄自称帝,也撒泡尿照照!”崔宜破口大骂。
白甲大将定睛一瞧,气得不轻,提枪怒指道:“尔一介小卒安敢大言不惭?待城破之时定将尔碎尸万段!”
崔宜如泼皮无赖般仰直脖子往白甲大将这边狠狠地吐了口唾沫,“老子现在是小卒不假,但当年老子官职比你家主子还大!他安禄山来长安攀关系时不是没求到老子头上,怎奈老子就是见不得丑人!不信你滚回去问问那肥猪认识崔宜大爷不?”
“竖子狗胆!吾定不叫尔活着离开长安!”
白甲大将气得满面通红,他当然知道安禄山的过往,也清楚崔宜所言极可能是真,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安禄山乃大燕皇帝,正所谓为尊者讳,这些话他哪接,一个接不好便会惹怒龙颜,要知道安禄山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那崔大爷先干你娘为敬!”几年的步卒生涯让崔宜没了那豪门嫡子的贵气,如今就是一块滚刀肉。
这厮骂罢,便偷偷地搭箭拉弓,在左右将士一脸惊愕中,突然抬弓放箭。好一支冷箭,那白甲大将匆忙闪躲,却还是被一箭射入眼窝。
白甲大将一声凄厉惨叫,慌忙调转马头回逃。
崔宜附近的将士们由惊愕变成佩服。
崔宜没好气地骂道:“都愣着干啥!还不射他娘的!这厮是条大鱼!”
说话的同时又是一箭射出,行云流水。
将士们被崔宜骂醒,纷纷抬弓放箭,更有甚者情急之下直接将手里的长矛掷了出去。
箭如雨落,白甲大将死于乱箭之下,连人带马宛如一只刺猬。
守城大将哈哈大笑,“好!干得好!崔兄不愧是崔兄!”
这下不用纠结了。
崔宜倒没有借着梯子往上爬,规规矩矩地抱拳道:“谢将军抬爱!”
守城大将连忙摆手,“崔兄见外,哪来的将军,放在几年前只有在下喊崔兄将军的份,说起来是在下厚颜高攀了。”
听守城大将一说,崔宜身边的将士才想起这位原来的身份,是啊,若不是得罪了杨国忠那奸相,他们连见崔宜一面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同为一伍了。
崔宜摇摇头,“昨日之事过往云烟,将军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