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祖朱元璋奠定三教并用的基本政策开始,后继者均按照这一旨意行事。终明之世,朝廷对丹道羽士的尊宠起起落落,有时候颇甚于金元,亦不逊于两宋。有明一代,道士被授予真人、高士乃至赐爵封官者为数甚众。尤其在宪宗成化皇帝、世宗嘉靖皇帝当政期间,一些道士位极人臣,威福在手,恩渥终身,且其廕子孙,致使天下士大夫靡然从风。
其时丹道的社会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前所未有。当然也有低谷,因为李广的牵连,儒臣对一切类似的丹道进宫苗头都是从重从快打击。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民间传说风头最劲的正德,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最能折腾的皇帝,也是惯用丹道、禅密充斥豹房的,所以他莫名其妙的落水死了。之后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很聪明,他虽然痴迷道教、但这位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学会了放权给儒臣。然后是明穆宗朱载垕,隆庆皇帝,节俭皇帝,太平天子,对儒臣言听计从。
天下本无事,天子垂拱而治,儒臣经略大明,遏制丹道,有黑历史的道门更是变成了逍遥派,明孝宗初,诏礼官议汰的情形再现。那一次,是将道士自李孜省以下真人、高士及正一演法诸道官一百二十三人,俱贬黜。真人降左正一,高士降左演法,追夺印章及诸玉器。道录司留正一等八员,余皆废黜。正一道遭了无妄之灾,幸好在地方,各府历来设道都,纪司,置正副都纪各一人,其中,正都纪从九品,让龙虎山势力苟延残喘。
隆庆年间,儒臣干脆鼓动天子,革张天师一系真人地位,止称提点。从此龙虎山一蹶不振,直到三百年后反而让全真道逆推,这是明太祖始料未及的。
天子平庸,儒臣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道门如履薄冰,相比之下,佛门因为有朝廷息事宁人的需要又东山再起,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僧讲经说法,自然要人杰地灵的所在,可惜前人占据了洞天福地,后来者自然把眼睛投向了那些无主之地……什么?已经有主了?那些全真道叛国贼余孽也配姓赵?
大明万历十三年,守望禅师这一脉的祖师,明朝四大名僧之一,憨山和尚想在崂山太清宫前修建一座寺庙,名为海印寺。憨山大师俗名蔡德清,字澄印,法号憨山。浙江全椒人,生于大明嘉靖二十五年公。他17岁于南京报恩寺出家,是幼年时即表现出其聪明智慧:十岁时阅读经史子集过目不忘,喜好诗词曲赋。出家后专心研究佛学宗义,在佛学研究上造诣很深,著述颇丰:著有《法华经通义》、《圆觉经直解》、《大乘起信论直解》、《观楞伽经记》、《金刚决疑》、《肇论略注》、《八十八祖真影传赞》以及《中庸直指》、《老子道德经注》、《庄子内篇注》等经卷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编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
憨山大师佛法不可谓不深,他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并倡导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达官贵人们所赞同。万历初年游历首都,被举荐为李太后禳寿祈福,受到太后恩宠。万历十一年,憨山游历至崂山,欲在那罗延窟扩建寺院,因受到地域限制不得不另寻他处。万历十二年他见太清宫萧条凋敝,遂生取代之意。和尚四大皆空,却看不破身后传承,可谓贪念一起,便入魔染。
中国的名山大川,福地洞天,基本上都被神仙霸占着。崂山也不例外。道教在此圈地以后发展得很兴盛,《射雕英雄传》里的丘处机,《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都在崂山修炼过。人们都认为在崂山里面住着神仙,所以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外号:神仙之宅,灵异之府。斯时,崂山太清宫本来的主人早已成了全真道,可是全真道做初一,佛门做十五,万历十三年,憨山耗巨资在太清宫门前修建佛门寺院“海印寺”,从而引发了一场佛道两教的争地官司。
李太后却是妇道人家,信奉擅长超度的佛门,她得知憨山想在太清宫前修建海印寺,派后宫嫔妃出资帮助憨山建寺,风向标一处,自然一路绿灯。明万历十八年,海印寺落成,它矗立在太清宫前,以其雄浑的气势将太清宫遮挡个严严实实,并与太清宫形成了佛道对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