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1 / 2)

这将近两万块,大部分是花在了原材料和运输上。

黄麻和石油,这是最大的支出。

“我如果不相信您,就不会跟您合作了。只是涂所长现在还有件事,我需要跑市场,要嘴皮子利落的能说会道的,去上海去北京去广州,如果可以再去香港,尤其是香港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

国内消费意识暂时跟不上,想要打广告都没得打。

只能先在大城市开发市场,这里工人多,每个月花上不到一块钱对她们而言不算特别难。

“香港那边的话,小彭倒是有认识的人,我让她去联络,去跑市场的话,这样我今天开个会组织下,看能不能从家属这里凑出几个嘴皮子麻溜的。回头我让宝珍跟你去。”

他的女儿不能再在庇荫下生长,总有一天自己会老去,与其到那时候让这孩子被迫成长,倒不如早早的让她去面对这些风霜雨雪。

虽不想拿女儿和阮文比较,但是涂安国清楚,和阮文相比,宝珍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好啊。”阮文没什么意见。

她借涂所长办公室的电话,给陶永安的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大概后天回到首都,到时候去家里拜访您和阿姨,另外就是麻烦陶叔叔您跟陶永安说声,先别急着回来。”

陶衍觉得自己老了,不知道这些年轻人在搞什么。

他听那小子说,他和阮文一起折腾了本小说,在国外卖的还挺好。

陶衍不相信。

但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他从远在美国的陶君那里确定了这件事。

翻译书,写书。

新时代的年轻人,即便没有走出国门,他们似乎也有办法去了解国外的一切。

这是和他那个年代截然不同,也和他一贯的认知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让陶衍觉得自己不再年轻。

放下电话,陶衍靠在椅子上,好一会儿这才起身。

他现在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出版社这边。

陶永安也在,他暑假回来其实也没什么事,这两天都跟着他来出版社,有些找灵感的意思。

“看得懂吗?”

“我又不文盲,怎么看不懂?”陶永安习惯性的杠了一句,抬头看到他爸,又有些悻悻,“您不是在忙吗?”

“阮文打电话过来,说她这两天来首都,让你先别回去。”

“她来首都,是来看阮姑姑的吗?”陶永安犯了嘀咕,想了半天也没想通,“那您问她什么时候的车票没?我去车站接她。”

“说是后天。”

“得嘞。”陶永安借力跳了起来,“那我去跟阮姑姑说这件事,让她给阮文准备点好吃的。”

讨厌拽住了往外跑的儿子。

“疼疼疼,您这上了年纪手劲怎么一点见小啊。万一把我耳朵拽掉了怎么办?”

陶衍松了手,“你们是不是约定好了?”

“约定什么啊,您真是会想,我们能约定什么?”陶永安还想知道阮文为什么忽然来首都呢。

本来她定下的时间是八月底啊。

不过到时候就知道了。

陶永安去火车站接人,特意骑着自行车,车把上还挂了一盒点心,刚买的,给阮文垫肚子。

只是看到阮文身后跟着的几个人,他下意识地瞅了瞅后车座,大概坐不开吧。

“怎么来这么多人?”

而且还扛着大包裹,一人背一个,阮文和涂宝珍都没能例外。

“来做宣传啊。电话里也没问你爸,有认识的人在百货公司或者供销社上班吗?”

陶永安闻音知雅意,登时反应过来,“出来了?”

“嗯,机器运行的挺好的,涂所打算再添加一条生产线。”

零部件什么的,找各个机械加工厂要,花不了太多的钱,因为技术是自己的,省钱。

“怎么这么快,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回去了。”

“回什么回,先帮我找客源。”

阮文打算兵分三路,百货商店和供销社是一个目标方向,第二个嘛,是精准人群,从陶永安母亲和妹妹,还有阮姑姑身边的女性朋友着手。

至于第三个方向,是首都的国营单位以及大大小小的民营工厂。

这些地方少不了女同志,她们都能挣钱,相对而言,也舍得花钱。

陶永安推着自行车,小声跟阮文嘀咕,“这些人都是哪找来的?”

“研究员们的家人,都是我的推销员。”

媳妇老娘都有,反正谁嘴皮子麻溜就选谁,除了涂宝珍外,阮文这次还带来了六个人。

先一步在首都做推广。

广州那边,是彭书燕带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