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2)

古代第一书局 夭野 1742 字 4天前

干等也无趣,尤其是手头宽裕的少爷。

一个人要了茶水点心,自然就有两个、三个、四个……以至于后面再来的,没怎么问也跟着点了东西。

就这样,雨清茶馆大半日都人满为患,后来温知著他们撤了,也有路过人瞧着这间学子甚多,想沾沾读书人的喜气,便跟风进去喝茶。

对面掌柜瞧见了,心里直冒酸水,嘴却硬得很:“也就这一天罢了,得意什么啊。还真以为能起死回生啊,想得美!”

伙计:人家想得美不美不知道,你是怪酸的。

更让他酸的是,雨清日后还真起死回生,一跃成了上京最大的茶楼。

这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四喜街在东北角,雨清在西北角,后面有两场发布会分在西南、东南两地,最后一场又回到了四喜街。

原因在于,温知著留了钩子,很多人为之精神一振。

大印读书人皆想考科举,府试不过是第二步,后面呢?后面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人都想被上天眷顾。

大家尝到府试学习法的甜头,未尝不想有院试的、会试的,乃至殿试的。

最后一场,温知著交代温烨霖和赵婉仪二人,提到这个后续打算,但不要把时间说死,让大家抓心挠肺,能持续关注大印书局,而非一挑子买卖。

这场之后,还有人来找到他们,想再听课,请他们再举办发布会,被温知著拒绝了。

过犹不及。

何况,也没精力。

府试这本书的刻版工作几近尾声,印刷也紧锣密鼓排上。

这会儿,温知著正在印制室训人。

“如果不是刘桂花发现了,是不是就打算糊弄过去?”

底下人不服气:“就她个不识字的多事。”

温知著脸色一沉,声音也变得严厉:“她一个不识字的,都能发现问题。你识字,你没发现。接下来,是不是要把你们两个换换,工钱也掉个儿啊?”

“换就换,大不了不干了。再说,本来就是安排不合理,又不是我的错。就这活,是个人来都能做错。”

吴全硬声回。

“那你说说,哪里安排不合理?”

既然他有不满,温知著不能放任,以免影响工作。

这回能及时发现,下回可不一定。

吴全嘟囔:“说了您也不会听。”

温知著:“你不说,我确实没法听。”

吴全能有不满,其他人或许也是。

“说吧,你们觉得哪里不合理?”

她看向其他三人。

他们犹犹豫豫,终是有人大着胆子站出来,小声道:“东家,俺们觉得分批印,不太合理。”

“怎么说?”

“就说俺们印前十页吧,印了一百份,后来印刻室送来后面的几个印版,俺们就印后面,再印一百份;然后,又来说,数量得加,俺们又去印前面的,前面的没印完,新的印版又来了,再印后面的。这一来二去,咱们这地方又不大,可不就放乱了。”

“是啊是啊,东家。这一会新的、一会儿旧的,数量也一会加一个数,还不如一起印,肯定不会错。”

另外一个人接道。

温知著听明白了。

分批印刷确实会产生类似问题,不过他们的方法也有问题。

“以后你们分两个本子记录,一个是印数跟进,一个是印版进度。因为我们用这种方式,如果一次性印很大量,你们根本顾不过来,会出现平常无事可干、一干就累死的情况。”

温知著说道。

这让她不禁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养大批印刷工。

看来得回宫问问,官方印厂啥时候有。

她接着道:“之后,你们再印,便这样来:倘若先期数量是一百,刻版室给你们一批版子,这批印够量后,下一批版子应该也到了,便接着印下一批。这时,如果说追加数量,没关系,本子上记下来,但不开印。你们先完成第一批数量,完全搞定之后,再做第二批。”

“这个完全搞定,包括最后装订成书。明白了吗?”

四个人低着头应声。

温知著脸色并未和缓,说:“这种事是可以解决的,错了及时改了也行。但是我听刘桂花说,她跟你们说顺序混了,你们置之不理,她才急得找我过来。”

原话比这更难听。

“你一个睁眼瞎知道什么?”

“走走走。”

刘桂花没将原话告诉温知著,只是说明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