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人放松了自律和警惕性,心安理得的住进了被针对的潜在工作对象家中。然后难以避免被对方用富贵安逸手段进行耳濡目染的拉拢和腐蚀,或又是受不住对方安排的诱惑而与两家女子发生关系。进而落下诸多把柄不得不勾连一气代为张目和蒙混过关,而给太平军的后续工作带来各种损失和隐患不断。
当然了,也有人被这种生杀予夺一般的权柄给迷花了眼,或是变得越发浮躁和急于求成、肆意妄为起来;乃至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谋利,就此所要好处和利益乃至逼女干和霸占,那些有问题和把柄人家的女子。而后两者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败坏,却是比起暴力对抗更糟糕的。
虽然在例行巡查和秘密回访、抽查当中,很快会被当众处置发落掉;但是也给那些一贯对镇反会颇有意见和挑刺不断的人等,各种进行攻吁和限定、抑制的口实所在。因此,具体到他们这些低层行动人员身上,自然也会有相应的隐隐压力所在。
至少再也没法逞性而为,或是光靠一腔义理和热忱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另外两个队的代表当即相继打了退堂鼓,只有于九郎还在根据“唯一否决条例”,以之前探报队的外围成员,还有暗中查访到的对象一起在附近失踪为由,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因为,他以个人直觉从这位老乡宦身上,依稀看到了自家那位恶贯满盈却道貌盎然的于氏族长身上的几分影子;只是在众所周知的从容得体、温言和煦,却又不失客套冷漠的外表之下,某些东西藏的更深、更加隐蔽而已。
事实上也很难让人相信,在如今这个兵匪往来如梳篦的淮南地界里,居然还有这么一个相对干净和清白如斯的乡土头望人物。这就像是放在满地污滥与混沌浊流之中,充满了严重违和感的一抹亮色和异数。
但是按照他在太平方略上所学到的东西,又本能觉得这种太过违背常理的异数,对于太平军乃至世间广大穷苦之人,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也意味着某种充满了欺骗性的微薄可能;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
比如,让那些强烈反对或是暗中不满太平军政策和方略的人,有机会宣传和树立这么一个典范为契机;以证明那些本该被清算和打倒的豪绅乡宦们,其实也有被宽恕和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和凭据。
想到这里,于九郎不由再度叹气连连,这种明觉得事情有所不对,但又无所着力的憋屈感觉让他很是难过。却是愈发想念起留在后方家中的妻子,根据她最新来书在家时也没闲着,而在女学之外,又参加了进阶的夜校修习。
然后他又想起了自己妹妹的来信,里头说了好些事情,但是唯一的重点就是关于堂兄于鄂水了。据说对方也参加了探报队的工作,而继续以膏药贩子身份游走在地方上。这让于九郎不免有些欣然和吃味,又有些无奈亦然以及隐隐的担忧。
但不管怎么说想到这些他所仪仗的亲人,他还是有所振作起来。毕竟,如今太平军都要取得天下在即了,他又怎能为这点地方上区区鬼蜮伎俩随为难和困住呢?他不由心中一动,却是努力回想了当初在于家庄时点点滴滴的过往,包括一些原本被忽略或是不堪回首的事情。
然而他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念头。也许、也许该别出蹊径的从庄内贱籍人等身上寻找突破口,而不再求诸于那些看起来总是不失亲切与热忱的合作下,却让人觉得差了点什么也隔了些东西的普通乡民。
想到这里,他也在顾不上个人名声和前程的得失,提笔写了一封请求上级协力和调动更多资源的信件,又用火速派人送往州城所在的粮台院去。毕竟,让过放下个人再前程上的毁誉得失,相比他们这些人在这进退维谷,镇反会本身可谓是人才济济,而经验丰富的干练老手比比皆是。
随后他对着同队的文书开声道:
“去让人收罗眼下庄子里奴婢、仆役、佃户所属的名录和身籍,送到这里来以为对照一二。。”
然而一直到天黑吃完晚食,查点完文书和装备又开完碰头小会,入夜下了门闩安寝,他都没能等到庄子里拿出来的身籍和名册;反而在夜里突然被人惊醒起来,然而关市四周依然被慢慢升腾而起的浓烟和烈火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