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洪承畴手下的十几位总兵,让他们单独去打流寇还好一点点,如果是让他们一涌而上,反而是乱仗乱打。
他们这种叫做1+1=2。而2+2就=3了,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洪承畴他也都没有办法,他一直就是要想办法找一个事地方停顿下来,好好的把他手下的军队集权整训,他手下的军队其实有很多还是相当能打的,如果能把他们整训出来,训练成精兵,还是可以打流寇的。
红尘受害的战略就是要下面流寇就必须训练出一支精兵来如果训练部不出一支精兵来就是很难以消灭流寇的
但是无论是朝廷和流寇都不给他时间,不给他以休息的时间,他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些士兵整训起来,集结起来,把他们训练成一支数万人的部队,他们就可以变成拳头部队,去攻打流寇了。
以前中都凤阳被流寇攻陷,他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冒险出击,全力以赴的去攻打敌人,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打退了敌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他知道流寇的问题,还有非常的多问题要解决,消灭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最要紧的还是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来,只要有一支精锐的部队在手,他就可以给敌人以致命一击了,无论敌人逃到哪里,他都会像影子一样追随他们,追杀他们。
事实上刘家军这一次取得的成功,也证明了他这种战略的正确性,那就是要对付流寇,就不能用这些垃圾的部队,只能够训练出一支精兵来,只有一支精兵才可以帮助他们,打败流寇,否则的话他们即使拥有数10万人马,除了浪费军响,浪费粮食以外,没有别的作用。
朝中现在的诸公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你兵员的素质,只在乎你兵员的数量,他们只认为你拥有了这么多的数量,就必须干这么多的事情,因为你拥有了这么多的数量以后,他可是发了这么多人的粮食,每一颗粮食都必须付出他应有的意义。
这种纸上谈兵的政策和方法令洪承畴他非常的无语,他知道如果他听信这些人的做法,估计他也会重蹈陈奇瑜的覆辙,要知道没有一支精兵在手,要跟流寇进行交战,这是很难的,因为这些流寇也经过了10多年的动乱,他们大多数都是训战了几年的老兵,能够在几年的战乱之中活下来,必然其个人之处,已经成为了精锐的老兵了。
这从最近一系列的战斗中可以看出,不断的有精锐的官军被流寇所打败,而且他们也具备了进攻大城市的能力,这一种能力引起了洪承畴他的警觉,他已经知道流寇成为了心腹大患,如果他们不能够一举将其拿下,最终可能会祸乱大明。
但是无论是朝廷或者是地方也好,他们都急于的求成,他们除了满足于纸面上的数字以外,就是一昧的催他出兵,要求他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流寇,以节省钱粮。
其实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这种做法洪承寿他就非常的反对,洪承畴他作为朝廷的大官,他也都也要拥有全局的眼光,他知道现在的大明其实是很难,外有建奴作乱,内有游客作乱,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的,如果不能够解决其中一个敌人,再全力以赴对待另外一个敌人,他们迟早会在两个敌人的联手攻击之下,疲于奔命,最后是走向灭亡。
这想法其实一点都没有错,跟他的想法是一样,他的想法也是首先把流寇消灭了,然后就集结全部的部队,全力以赴的剿匪建奴,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心腹大患,如果不早日把他们灭绝的话,估计会把大明给搞死了。
但是洪承畴现在他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那就是他手下明明有10多万军队,但是这些军队都是垃圾兵,打顺风仗还行,如果他是打逆风战的话,打硬仗的,话估计马上就会溃败。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洪承畴他手下主力的军队其实是来自关中的军队,也就是外面所称的秦兵。
而流寇的部队主力,偏偏又是关中的老百姓组成的,他们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够挺而走险,揭杆而起造反,他们走遍了全国,边逃亡一边打,所以叫流寇。
结果就造成了流寇是陕西人,负责追杀他们的同样也是陕西人,其实他们很多都是老乡,还经常在交战的时候,经常的喊话,互道交情。
有时候打仗,真的是逼急了,他们还网开一面。放了一条生路或者留下一些辎重给对方,让对方逃命,毕竟都算是乡里乡亲,如果是在陕西关中的话,他们多半会打生打死,但是到了外面,就是老乡了。就是自己人了,他们经常打仗都会网开一面或者是不那么卖力,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就是打活仗。
人活着就是为了活命而,当兵就是为了吃粮,那么拼命打仗干嘛?急着去寻死吗?也就是因为这一种情况,令他们的士兵战斗力非常的不强,才令洪承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从关外调来了关宁军参战,其中关今晚军就是以总兵祖宽为首,祖宽观锦州总兵祖大寿的家丁,因为战功而封参将,这一次关宁军三千精兵就是由他率领,南下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