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云公他说道:“现在有很多人看见朝廷多方有难,就有了特别的想法,这种想法其实万万的要不得。”
静云公说的自然就是当时朝廷围剿流寇战事失败,主要指的就是曹文诏兵败,这是轰动朝廷,轰动天下的大事,这可是给朝廷的官军以巨大的打击。
现在都传出了一种很极端的声音,那就是非刘布的刘家军出动,不能剿灭流寇的地步,就是朝廷也有意思征调刘家军前去剿灭刘寇。
派刘家军去剿灭流寇,这很符合朝廷的利益,但是很多人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刘布他未必肯干,刘布他可以不肯干,但是如果他的父亲下令,他只能奉命而行。
这时代有人可以不听皇命,不奉皇命行事的,但是如果不听父亲的命令行事,就视为大不孝视,为天下之公敌。
刘远桥他说道:“原来如此,原来是有人想要庆之的军队去对付流寇了。”
静云公他说道:”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果刘家军能够出动的话,肯定可以为皇帝分忧,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
刘远桥他说道:“让齐军前去剿灭流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齐军也算是朝廷正规编制的一员,但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齐军已经拖欠两个多月的粮响了,拖欠了这么多的军饷,还要士兵出去剿灭流寇有点过于令他们为难了,恐怕会引起哗变。”
这时代朝廷命令调动地方官员是有责权的,而地方官员抵抗朝廷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用粮响来抗衡。
就像辽镇的建奴为什么剿上不灭,越剿越多,这就是因为建奴在的时候,这些官军想要粮响,只要向上面申请就会有,如果没有了建奴,没有了威胁,朝廷就会随意克扣你的军饷了。
比如说朝廷他就随意的克扣戚继光他们的军饷,甚至还能利用军饷来打压戚家军,但是他们却不敢用这一招来对付辽镇的军队。
也可以说大明对付建奴,越剿越多,其实也与辽镇的这些冠军将领们养寇自重有关。
但是这些辽镇的将领,他们为什么会有养贼自重的这一种想法,这也与朝廷的政策有关,朝廷的政策,一向都是兔死狗烹,如果像戚继光一样每次打仗就出动了十分的力气,把敌人杀光了,他这一把锋利的军刀,也就没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了,就是收敛起来的时候了。
静云公他微微一笑,他说点:“刘松据老朽所知,刘家军其实并不缺钱。”
刘远桥他可是不上当,他说道:“刘家军并不缺钱,但是齐军缺钱,如果一旦为朝廷效力,就必须由朝廷拔放军饷,否则难逃一个收买民心,养兵自重的罪名。”
刘远桥他都把事情和话说的这么明白的,静云公也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而已,也不知道他今天的这番事态,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朝廷已经给他进行了某种暗示或者是委派的给任务给他。
刘远桥就是因为跟静云公这些地方乡绅们进行合作,双方双方共同的统治东三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有点像是登莱镇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他们之间像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成就,又相互的依赖,如果有一方撤离的话,另外一方都很难以保持目前的这一种局面。
刘家借助乡绅的势力,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而将乡绅们也都借助了刘家的实力获得了更多的好处,比如说东三府三个知府,现在都是本地的豪强担任,刘远桥这一种大家分蛋糕,共治天下的做法,也是获得了地方豪强们的一致赞同。
当然这种统治格局也有点像朝廷一样,那就是由刘家像朝廷一样掌握军队,掌握财政大权,而地方的政权则由乡绅们平分,大家利益均沾。
所以说目前的这一种局面,也是静云公他们十分乐见的,符合他们的利益,这就像是士大夫跟皇室共治天下一样,士大夫不可能向皇帝交税,因为如果向皇帝交税,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共治天下的意义的。
所谓的共治天下指的是天下也有我的一份,并不单指是皇家的,刘家也把同样的招数用在了登莱镇在这里,算是大获成功,才有了现在这种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