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布令人献上热茶,刘布他道:“孙公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你且休息几天,去东三府各地瞧瞧,瞧瞧是我们刘家治理山东,比之朝廷又是如何。”
孙传庭他说道:“久闻刘青云治理登莱,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正要见识。”
像孙传庭这种人,并不是单纯的功名利禄就可以打动他,要想他彻底的为他们卖命,就得让自己心服口服。
刘布他说道:“久闻孙公道德文章,十分出众,今日庆之正要请教一二。”
孙传庭他说道:“但说无妨。”他的身份确实可以教人,他可是堂堂进士出身,文才也都非常出众,广为人知,还出有诗集《白谷集》六卷、《鉴劳录》一卷,刘布却不以文章而闻名,虽然做过一两首好诗,但是久无佳作问世,泯然众人矣。
刘布他道:“孔曰:人之初、性本善,荀曰:人性本恶,皆是圣贤之言,这人性本恶还是本善?”
刘布这么一问,倒是出乎孙传庭的意料之外,他以为对方会请教一些道德文章方面的事,谁知道他问的确实如此简单,而且又如此扯皮的问题。
这件事在儒学派里面都没有结论,更不用说他孙传庭就可以做出结论了,即使他做出了结论,别人也会认为,你何德何能,竟敢推翻圣贤之说?
孙传庭他只好道:”人性恶还是善,还是看你所站的立场所做的事情。”
刘布就知道这是没法扯的,接着他又问:“坏人成佛,只需放下屠刀。好人成佛,要经八十一难!浪子上岸只需回头,为什么好人总是吃亏,坏人总是占便宜,长此以往,又有谁会教人做好?”
刘布这么疑问,其实是触动到孙传庭大的心底,也正是为此事而痛苦而烦恼,为什么忠君爱国,却落得过家破人亡的结局,温体仁祸国殃民,却高高在上,稳坐首辅之位,他该向谁诉苦,去该向谁哭去?
孙传庭他苦笑的说道:“刘帅今天那是有备而来?”
刘布道:“只是随便问问而已,今天经历的一些事,对这方面深有感触。”
孙传庭他只好说道:“朝廷对某不仁,某却不可以对朝廷无义,某是不会领兵去攻打朝廷。”
刘布道:“正该如此,如果孙公你主动说要领兵去攻打朝廷,某反而不相信,还会看轻孙公的为人,正所谓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样的人,谁会欣赏?”
刘布这么一说,倒是令孙传庭他颇为欣慰,他就怕刘布派他去跟朝廷交战,这就令他为难了,他反出朝廷是为了活命,但是要跟朝廷大战连场,他又做不到,但是同时他又担心,不去打朝廷,又该放往何处?
正当孙传庭他为此是惶恐不安的时候,刘布倒是拿手中的指挥棒往辽南方向一指,他道:“孙公有没有兴趣去辽南玩一玩。”
孙传庭听到了这一句话,大为欢喜,让他打朝廷的官兵,他是放不下这面子的,他虽然已经是从贼了,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如此的调转枪头来对付朝廷,毕竟朝廷是他一直所效忠的,但是如果让他去到辽南那一块地方,跟建奴交战,可就对着他胃口了。
要知道孙传庭他一直就想出去打建奴,可惜就是没有机会,他之所以能够硬扛着皇帝的圣旨,死活不肯抽调兵力去对付流寇,并不是他怕了建奴,而是他真的很想灭掉了建奴。
自从建奴在万历年间以七大恨起兵之后,就成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每一个大明的士大夫都有一种责任,就是要为大明朝廷灭了这一个乱臣贼子。
但是他们没有灭掉这一个乱臣贼子,反而让他迅速的做大了,占领了整个辽镇,成为了大明的心腹大患。
每一个大明的官员和士大夫都有一种豪情壮志,那就是要为大明皇帝灭掉了建奴,收复失地。
孙传庭硬扛着皇帝的圣旨,死活不肯前去,就是为了消灭了流寇以后,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去打建奴。
孙传庭他有了决定和想法,那就是在灭掉了流寇以后,他将毫无顾忌的出关去,请缨灭建奴,为大明帝国收复失地,一洗以往的耻辱。
没想到事情完全失去了它的控制,在他的想法里面,他为大明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即使他跟皇帝之间偶然有所冲突,但是这种不愉快很快就会揭过去,谁知道朝中有奸臣作祟,居然把他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当他身处狱中之时,只怕今生今世,也都没有机会去打建奴了,谁知道这么快就来了,孙传庭他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