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久旱逢甘(1 / 2)

本来以前这种事情,就是交由户部或者是兵部就能够完成,最多就是派出都察院的人进行监督。

这么大笔钱粮,肯定很多人在盯着,也有很多人会伸手,但是三方会勘的话,基本上已经可以防止出现问题了。

但是令他十分冒火的就是,他才刚刚回到东厂,就接到了有人送来了一万两的银票。

居然给他一万两银子,目的肯定就是要收买他。

许建强他一声冷笑,如果这些人不搞鬼才怪,每一个太监都是贪钱的,唯独他许建强当太监不贪钱。

许建强在离开济南之前,卷走了刘泽清许多的财宝,足够他过上一个富家翁的生活,一辈子衣食无忧。

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东西,他在乎的要出一口气而已,他自信凭着自己的能力,走遍天涯海角,放眼天下,哪里都可以混的不错。

这也证实了他的自负,来到了京城,他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内廷的二号人物,虽然这不是朝廷的二号人物,但是也可以对应朝廷的二号人物,他的权利大到了极点,如果刘远桥还没有造反的话,此刻就得仰他鼻息而活,必须叫他许公了。

许建强活着,就是为了斗垮刘家,证明自己比刘远桥更强,其他的他都无所谓,即使是以前,他都无所谓了,现在他身为堂堂的东厂提督,更加不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只要有权利,还害怕弄不到钱?

只有大明不倒,常坚持下去,他们这些人才能够在大明这里作威作福。

这是许建强跟其他的人不同的之处,其他的人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捞钱,作威作福,而许建强则认为,只有大明强大了,他们这些依附大明而活的人,才能够继续的作威作福。

所以许建强对于这种人他是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人典型的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真真正正的坐船盼船沉的那一种人。

对于这一万两银子,他是不动声色的收了下来,但是却命令手下做了一番的事情。

对方派来的人,送来了一万两银子,看见他们收下了,就十分放心,潇洒的离去。

行有行规,收钱办事就是官家的行规,否则以后就没人信任你,没人会往你这里送钱了。

而且对方也都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就是黑色眼珠子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常人常且如此,这些没有了鸡鸡的太监,没有了依靠,不能享受鱼水之欢,对于钱的渴望,就更加的强烈,可以这么说,太监除了追求权力和钱,就没有别的乐趣可言了。

他们这一行人,在国库点齐了银子以后,这就浩浩荡荡的,用上百辆大车和几百名民伕把这些银两,挑往了天津卫,交付杨嗣昌的大营。

这件事皇帝非常的重视,他可是令人一路的高调宣传,声称送去了大批的钱粮,主要的是为了提升军心士气,让每个人都知道皇帝,还是有钱的。

他们这一行人如此的张扬,可是令这一次的负责人户部的郎中高读书十分的不爽,他说道:“我行人做事,但求低调,这般招摇过市,成何体统?耍猴子戏吗?”

高读书这般说了以后,兵部的这一位官员,还有都察院的御史,也都纷纷的附和。

这确实不符合他们的设想,在他们的设想之中,那就是悄悄的把钱送去就行了,而且如此的高调张扬,也不方便他们从中上下其手。

这一笔钱自从到了皇帝那里,就被这些人给盯着了,许多人都涶谗欲滴,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哪个人不想咬上几口?

当前由户部的国库搬出来,这些人就开始干活了,已经马上就有了分润和分成,在这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规矩,形成了惯例,这些人拿到钱以后,他也都知道如何打发,上下打点,皆大欢喜。

所有的人都摊上一份,所有人的都贪污,这就不叫贪污了,这叫做行规,这么多人都贪钱,这就意味着皇帝知道了,也只能够忍气吞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叫法不责众,总不能把整个朝廷的官员都一网打尽吧?这可不是太祖皇帝的时候了。

太祖皇帝的时候,有哪个官员敢说撂挑子不干的?而现在这些当官的,只要皇帝稍微做得不好,朝廷稍微做得不好,他们马上就撂挑子不干,让你官都没人当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当官,而是一种以进为退的手段,逼皇帝就范,这就像后世那些刁民以辞职来逼迫上司就范差不多,现在是朝廷有求于这些官员,希望有这些官员来这里维持局面,而不是这些官员们争先恐后的想来这里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