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蓄势待发(2 / 2)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人数上的劣势,只能够以地利来抵抗敌人的进攻,所以他们是进行了兵力的收缩,形成了拳头。

不要说他们深入河北的地带,就是他们山东的一些地方,他们基本上也都放弃了一些偏远的乡镇和县城,然后把兵力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府城之中。

华夏军现在负责山东的,就是以前刘远桥的幕僚王文东,此人师从静云公,长期追随在刘远桥身边,是刘远桥的第一亲信,十分的器重。

在华夏军南下江淮以后,他们就把留守山东的重任交给了王文东,王文东虽然以前只是一介白身,而且还是幕僚,但骤然得此高位,却没有别人想象中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在山东巡抚的位置上,他做得有条不紊,十分的稳,王文东就发现明军一旦对山东展开攻击,他们最北的东昌府就将会首当其冲。

虽然他们的部队已经攻进了北直隶的河间府和沧州,但是他们明白这两地孤悬在外,补给线十分的长,一时半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要长期坚守,就不太可能,也都守不住,所以他就制定了战略收缩,焦土抗战、节节后退,诱敌深入,伺机反击的政策。

当然他也都明白,就算是山东团结一致,估计也不能够抵挡朝廷七十万大军的围攻,所以他救急的文书,早已经飞向了南京。

并且更令他头痛的,就是人数多达百万之众的漕帮,开始叛乱,公开的拒绝与官方进行合作,处处的与官方进行刁难。

王文东没有犹豫,当机立断,马上就开始派兵镇压,但是对方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采取的是某种游击的政策,他们一方面拒绝与华夏军合作,一方面又阻止别人与华夏军合作,而且还破坏了运河,让他们通过运河运送兵力,调送物资的计策完全的落空。

这让王文东十分的头痛,虽然王文东已经在派兵进行镇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漕帮就是盘踞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地头蛇,已经盘踞了几百年,他们的势力根深蒂固,渗透到官府的方方面面,甚至许多当官的,就是他们的子弟,就算不是他们的子弟,双方也称得上是乡里乡亲,许多人都递得上话,相互都认识,他想让这些兵去镇压这些人,又怎么可能?

所以王文东镇压的政策不太理想,当然这也与王文东的兵力不足有关,如果不是他现在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又面临着敌人七十万大军的围攻,他可以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来镇压,这些漕帮人数,虽然多达百万之众,其实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基本上做得到是兵到乱平。

问题就是,此时此刻的华夏军,他不敢抽掉所有的兵力用于镇压漕帮之乱,而是抽调大量的兵力,镇守他们的边关重镇,还有维护粮道等等,这才让漕帮开始做大。

这样的局面是王文东料想不到的,在他预想之中,在二月初之时,最少将会有十万大军进入山东,在他们预定的粮仓之中,最少囤积了超过五十万石的粮食。

有兵有粮,他就有足够的底气抵抗敌人的入侵,即使打不赢,他也都可以拖住敌人的步伐。

谁知道到了现在,连预定的物资和兵力的十分之一都还没到,这就令王文东都有些害怕了,他不知道是上面信心不足,准备放弃了山东,还是下面的漕帮真的闹得这么的凶?或者是两者有之吧?这令他内外受困。

王文东有王文东的想法,而华夏军高层则有整体的部署,王文东在怀疑,高层的部署,未必就是以山东本地人的利益作为优先,作为山东的本地人,王文东始终认为,应该以维护本地人的利益,作为第一优先的选择。

但是看来上面的政策是要牺牲山东啊!这是令他忧虑不已。

漕帮这一群蠢人,他是恨之入骨,恨铁不成钢,这一群人真真正正的是一群蠢人,帮助刘家了以后,就开始自大,开始要官要响,不成以后居然敢投靠朱明朝廷,为朱明朝廷做事。

而且他们也真够傻的,他们为朝廷做事,人家转手给把他们给卖了,他们这边闹事,朝廷没有出兵响应,反而在一边看热闹,看着他们死伤惨重。

更蠢的就是,王文东都表示对这些人的这些既往不究,就希望双方能坐下来,好好的谈谈,最好是以和为贵,山东人不打山东人。

但是这些傻屌,居然认为朝廷势大,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居然不愿跟他们这些反贼交谈?这真是令他觉得竖子不足与谋也,不合作,只能对抗,山东生灵涂碳,死伤惨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