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88节(1 / 2)

孔鸿看了萧宁一眼,淡淡地道:“殿下,秋尚书还能脱得开身吗?”

大昌内部的工程何其多,秋渠都恨不得能□□,再往西胡的地界去,确定他还能再吃得消?

工部内的人确实都很忙,忙得萧宁更是不断地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养着多学手艺,总有用得上他们地方。

现如今看来,萧宁还得再接再厉。

“如秋尚书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所以让秋尚书把握大方向,小问题还是让其他人解决。”萧宁觉得要想笼络原本西胡百姓的心,得费点心思。

比如这建起利国利民的工程,让他们得了好处和便宜,难道他们还能乐意回到西胡过那苦哈哈的日子?

萧宁一向直接干脆,能用和平解决的问题,最好就不要用武力。

孔鸿无话可说,“殿下认为西胡处有可动之工程?”

不是不相信萧宁,比起大昌内部的工程,萧宁这都筹备起刚得的西胡的地盘了?

“若想让西胡再也压不回这些城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如此?”收拢人心,这是上上之策,萧宁抬起眼轻声说,“况且我们就算不处置战俘,难道还不能让他们干苦力?太早把他们放回去,他们会跑的。须得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把他们供得再不想归西胡,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打完了仗,攻得城池不算什么,那只能说是开始,绝对不会是结束。

如何能让百姓愿意跟着他们走,不会再三心两意想着归于西胡,那才是最大的重点。

萧宁一向不是喜欢亏待百姓的主儿,西胡原本的百姓现在到她手里,那也都是大昌的百姓,自然要以礼相待。

“殿下还是拿个章程出来吧。就算要收拢人心,也该以我们大昌百姓为重,否则恐惹纷争。”明鉴眼睛都亮了,不过还是提醒萧宁,主意想得不错,但无论如何也得先放一放,把他们自己的百姓养好了,让他们心里感激大昌,这同样重要。

萧宁颔首道:“我在等他们从西边带回来的粮食,一但种出来,一年两年推广下来,可以让百姓吃饱。”

番薯这样的好东西,这么早就有了吗?

果然是天助我也。

出去一趟就能带回这样的好东西,周屈和程永宜实在值得人赞不绝口。

萧宁脸上都是笑容,倒让人好奇萧宁所指的粮食是什么。

“先放一放,事不成,不宜多说,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为重。”萧宁知众人好奇,不过事情没有结果前,容她卖一卖关子。

“且与陛下决议。”孔鸿对商量的这些事,还是要尽早禀与萧谌,早做决定。

“当如是。”萧宁和孔鸿回来,不就是为了议事定事而回的。

现在没有其他的事,是该去寻萧谌,请萧谌决定。

最后的结果自是不用说的,既是利国利于民,能让天下安定之事,萧谌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针对安抚西胡,不,这刚得的西州百姓一事,萧谌的意思是,“何不让南宫走一趟。”

作为鸿胪寺卿,南宫致远这样的人物总理外交事宜,现在西州既得,亦自成一州,如此之事,岂能不让南宫致远走一趟?

萧宁想让人宣传入我大昌既为我大昌百姓,皆一视同仁的想法,总得有那么一个人去看着,井且执行到底才是。

萧谌是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南宫致远最合适不过。

“儿无异议。”萧宁让南宫致远成为鸿胪寺卿,可不是想把人养废的,恰恰相反,她是认同南宫致远的本事,且由他总理外交事宜,将来这一个外交长官的份量,会有人知道。现在倒是可以作为一个开始。

孔鸿对南宫致远亦熟悉,也认为他去西州一趟挺好。

“你身边的人,若是有合适的,不妨让南宫带去历练一番。”萧谌是无时无刻不想萧宁,就算之前孔鸿打下各城池,须安排人前往城池安定,那些人都是萧宁选的,能放去的人,萧宁断然不会再留着。

就这样,萧谌现在还是跟萧宁提起,这是巴不得萧宁手里的人越发多,多得这天下都是萧宁的人。

“须得问问他们愿意或是不愿意去才成。”萧宁的视线落在顾义身上,顾承和齐妙这两个人,他们已然是夫妻,既为夫妻,若是他们不在意西州贫苦,倒是可以让他们去。

顾义注意到萧宁的眼神,自知萧宁必有打算,只是当着众人的面不好提。

也罢,顾义不急。

“好,你看着挑,能干事,也乐意干事的人,万万不能错过。”萧谌一向不多问,只要萧宁安排妥当,他是多一个字都不会提。

这便定下西州之名,且按孔鸿提议划分,这回的大昌已是十州。

版图是大了一些,不过看样子萧谌井没有因此欢喜,看看连个庆功宴都不曾设下,忒小气了点。

朝臣们心里直犯嘀咕,好在都不敢吭声。

而在三日后,萧谌下诏,以萧宁代天子祭奠死去的将士和百姓。

对,人家大昌确实不设庆功宴,可人家却不吝啬于安抚百姓,更看重将士,无论是死去的百姓,亦或是将士,朝廷皆有抚恤。

可以说,凡战死之将士,终此一生,他的父母妻儿,朝廷皆以供养。

且萧宁所设学院,如无类书院等地方,他们的儿女可以进去无条件读,读到他们满意为止。

尚无人察觉,其实在萧宁的书院中,曾经为天下文人所轻视的将士之后,已然渗入其中,他们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

养人才,萧宁针对的是天下人,也更是注重那为大昌,为萧氏而战死的将士之后。

这样的忠烈之后,他们其实比起一般人对大昌或是对萧氏有着更深的忠诚。

父母兄弟因大昌而战死,大昌厚待于他们,处处为他们安排妥当,不让他们因逝去的亲人而毁了家。

有人为大昌,为萧氏而死,萧氏终此一生,必护于他们家人。他们虽死,他们的家人还在,只要他们在一日,大昌永不相弃而护之。

这也是为什么,几年的仗打下来,虽然战死的将士无数,萧家的兵马越来越多,也越发不畏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