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艰难选择(2 / 2)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731 字 9天前

“诸位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我们要马上发动进攻?”辛弃疾望着帅营中一众不是很服气的统制官,高声询问。

众统制官几乎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过来的人,面对空降而来的年纪轻轻的副帅,他们心里是很不服气的。

辛弃疾的疑问一经问出,马上便有统制官开口回道:“这谁不知道,薛帅之前就跟我们提过进攻河东的计划,拿下太原城后,十天之内便要收复忻州,一个月内收复平阳府,不然等大同府反应过来,派遣大军入河东,北伐计划便会被打乱,到时候我们就会被金军南北夹击,北伐势必难成,我们只能在拿下太原城后,速战速决!”

“既然薛帅之前跟诸位说过收复河东要速战速决,那么诸位为何又建议据守,等三个月后再进攻?”

辛弃疾知道他们心中不服,但北伐当以大局为重,公然撕裂、对立,绝对不是好事,在真正发动攻势前,有些话还是要说明,心结还是要解开,只有如此,各军才不会相互掣肘。

此问一出,众统制官面面相觑,无人答话,毕竟有些话还真不好说出口。

“你们不说,我便替你们说了。在你们看来,收复河东的计划原先是薛帅制定的,你们在潞州、辽州也筹备多年,所以这场收复河东的功勋就该薛帅和你们独享,而我这个一无资历、二无军功的江南官吏,根本没有资格在收复河东之战中插一脚,更没有资格担任副帅之职。所以,这场功勋你们宁愿不取,也不想让我参与,是这样吗?”辛弃疾说完,抬眼扫视一众统制官,将他们脸上神情看在眼中。

被辛弃疾说破心事,统制官们面上稍稍有些发热,是以无人言语。

“绍兴十年,我出生在济南府历城县,都知道那个地方归金人统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百万大军南侵,我在山东带领两千人参加了义军,聚兵十万与金人激战半年,前后跟他们打了数百仗,后来义军粮草出了问题,我便提议义军归附大宋,从那以后我便渡过长江做了大宋的官员。归附后,宋军筹备北伐,我便在亳州任职督粮使,专为北伐军筹集粮草军需。今天跟诸位说这些,就是想让诸位知道,我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不是迂腐胆小、不知兵事、拖累前线将士的文官,诸位的功勋、薛帅的功勋,我不会分半点,更不会阻止你们立功。”

辛弃疾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看到众人脸上神色变化,而后又说道:“另外,我还要告诉诸位一点,收复河东的整个计划,是我跟薛帅具体商议确定,是南下还是北上,早有计划,我们也各有分工,所以大战略大方向,诸位不用担心,各军只需要按计划据守和进攻即可。诸位可还有疑问?”

从基层摸爬滚打起来的统制官们对薛帅和身边的袍泽很熟悉,对突然出现在潞州、辽州的辛弃疾没有半分了解,军中没有他的传说,汴京也没有他的名字。

对于他的突然出现,统制官们更倾向于把他当成朝廷派来的监军,而他们对监军的印象很差,除了捣乱,对打仗并没有多少好处,甚至还会拖累全军。

如今辛弃疾忽然向众人道明他的来历和经历,众人无不惊讶。

他们从来没听任何人说过辛弃疾的来历,即使去打听,可能除了薛帅也无人知道他的来历,甚至薛帅都不一定知道的那么清楚。

现在听辛弃疾亲口说了来历和经历,众将心里的不服气和担心稍稍消解了一些,至少他们已经知道这个辛副帅并不是全无军中经历,想来应该也不会胡乱下令,至于是不是来抢功劳的,他们暂时还不能确定。

众将一时之间,无人言语。

“既然没有疑问,那我们接下来商议一下攻取忻州之事。”辛弃疾说完,转眼看着夏成杰,而后问道:“夏将军,忻州的情况你最熟悉,你以为我们该如何攻取忻州?”

坐在众将之中的夏成杰忙道:“回大帅,末将先前从忻州领军来太原府,已经将忻州大部分驻军带走,现在整个忻州并无多少军队。但忻州距离大同府近,太原府出了事,大同府一早就得到消息,恐怕现在大同府已经在调集兵力,准备进入忻州,南下太原府。金军精锐几乎都在大同府附近,这些年一直在北方跟完颜雍打仗,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如果他们入关来到忻州,我七万多人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夺取忻州。”

“夏将军不必如此顾忌,以我看,如果大同府金军精锐入关,不肖多,只要来三万精兵,我们恐怕就很难进入忻州,如果来四万,我们就得退出太原府。听说这些年完颜亮在北方蒙古草原各部收拢了好几万精锐骑兵,他们打起仗来,来去如风,有利便打,不利便走,几乎没有吃过亏。”

辛弃疾此言一出,众将不由得担忧起来。

他们虽然一直在打仗,这些年却从来没有跟金国精锐骑兵交过手,不知道对方实力究竟如何,但他们没人不知道金国重装骑兵的厉害。

“金国骑兵虽然厉害,但毕竟数量有限,他们还要在北方堤防完颜雍,即使会派来忻州,也不会太多,更不会拖延太久,大家不必担心。还有,大同府金军想入关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一切顺利,雁门关此时应该已经在宋军手中!”

辛弃疾此言一出,众将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