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岳飞的夙愿是收复故土、匡扶山河,重整大宋社稷。而萧唐齐朝,虽然对中原百姓的侵害相较于金虏外寇而言几乎可忽略不计,但也因如此对宋廷而言却更具威胁性。倘若朝廷震恐慑服,为求和而承认萧唐的国祚法理,那么中原为齐朝所占疆域之内百姓生民更加会奉萧贼伪朝是自己的国家归属,加上萧唐在宋境民间的风评名望,再耽搁个几年数载,就算能得以打回江淮、京东等处于齐朝统治日趋稳定的领地,恐怕治下本是宋人的黎民百姓看待宋军的态度,也将会与当初大多辽地汉人对于毁约联金灭辽的宋朝失望与敌视的立场没甚么两样......
是以岳飞当即上书力谏,坚决反对与萧唐齐朝示弱和议,且奏折字里行间非但对和议之事不无充斥着讽剌之意,且当中直言“光复不可待,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如此不但把许多在朝堂参议朝政的臣子都骂了进去,甚至也可说暗讽官家如此抉择,也必将为后世耻笑,而把岳飞的奏折通篇解读的再过偏激一些,也未尝没有赵桓真若与齐贼妥协,如此也甚是懦弱昏昧的含义。
而比起他那虽昏聩对待臣子好歹还算宽厚随和的老子赵佶而言,如今当政的官家赵桓可受不了这个,更何况先前他对岳飞已经甚是抵触猜忌。就在这个阶段,秦桧觑准时机也已出手了......
正当秦桧一边亲自于赵桓做谗言佞语,一边又派遣心腹先后与张俊、王俊等早对岳飞暗恨仇视的宋军将帅窜通密议,网罗可做污蔑诬害,而指证岳飞罪名的这段时期,齐朝方面,萧唐经探报也已得知岳飞上疏极力反对与齐朝议和,甚至奏折的内容措辞极为激烈,乃至秦桧也已开始展开部署陷害岳飞的消息也由李宗正来往走报,转呈禀述。萧唐也是心绪复杂,沉吟良久,也不禁喟然长叹道:“朝廷昏昧时,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你对君王秉承忠诚节烈,如今却仍旧难免被你所效忠的君王所害。可是按你原本的宿命也是饮恨悲戚、千古奇冤,若非如此,或许在后世也不会成为保家卫国武将之楷模,而成为千古流芳、人尽皆知的悲情英雄,到底该说你是生不逢时,还是应说你恰逢生在了这个时代,才能成就你绝对称得上中华民族楷模的不朽英名?”
萧唐也不由想道,或许也可以说,岳飞就算明知前面有个圈套,以他绝不容违背的原则与心志,也仍会选择犯颜直谏。
忠臣不事二主,就算你岳飞执意与我为敌,也断然不可能投顺我齐朝,但是千方百计的仍试图保住你的性命,也不光是因为要在不会危害我所谋求利在千秋的功业前提之下,而出自于一个华夏儿女对民族英雄应有的尊重,而等到我朝终可以并下宋朝的那一天时你岳飞倘若还活着,就算仍不会臣服,可是你的存在,也还是极有可能对我朝产生影响深远的极大助力。
就在齐、宋两朝以极为缓缓的进程交涉谈判,秦桧那边也已展开部署,筹备设计谋害岳飞伎俩的这一段时期内,两大国交界前线眼下暂处于平和稳定的局面。而齐朝治下文武臣子也在萧唐的调派下奉旨前往各地,各尽其责,针对不久后的战略部署预先准备,蓄势待发。但也有当初共聚大义的兄弟因国事伤损身残,而觐见萧唐陈情,相顾嗟叹不已,几日内也是开怀畅饮、倾心吐胆过后,萧唐遂降恩诏加封进赏,于乡籍家园世享荣禄,而得以荣归故里,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