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说:“暂且让他任修起居注如何?”
韩琦说:“修起居注和知制诰的职位差不多,不可急于任使。不如给苏轼一个接近皇上的馆阁职务,并且请召他来参加考试。”
赵曙说:“考试是不知道他能不能胜任,像苏轼还有什么不能的呢?”
韩琦还是不同意,等到考试二道策论,苏轼再次考入三等,得到直史馆的职务。
苏轼听说了韩琦的这番话后,对韩琦说:“韩公可以说是用道德修养来爱护人才。”
就在苏轼要大展身手的时候,治平二年,他的父亲苏洵病逝,苏轼和苏辙兄弟只得扶柩还乡,在家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看到师友纷纷被贬出朝廷,再加上对新法也有意见,当下在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上书皇帝,谈论新法的弊病。
苏轼的奏疏呈上之后,赵顼醒悟说:“我本来怀疑这件事,读了苏轼的奏议,思想上的疑虑消失了。”当天召见苏轼,问他说:“现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过失,你也可以指明陈述出来。”
苏轼回答说:“陛下天性具有文武才能,不担心陛下不明察,不担心陛下不勤奋,不担心陛下不果断,但是担心陛下求治太急迫,听他人的话太广,提拔人太快。希望陛下以安静来镇住局面,待事情发生,然后再应付它。”
赵顼吃惊地说:“你所说的三句话,我当要周密考虑。凡是在馆阁任职的人,都应该为我深入思考治乱问题,不要有所隐瞒。”
苏轼退出后,把召见的情况向同僚们说了。
王安石听了,很不高兴,任命苏轼权开封府推官,想用事务来困住苏轼。
苏轼决狱断案精审敏捷,名声越传越远。恰逢上元节皇帝敕令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下令压低价格。
苏轼上疏说:“陛下难道是用灯取乐?这不过是让两宫太后高兴罢了。然而百姓不可能家家知晓陛下的心意,都说是用听的看的一类不急需的玩物,夺取他们吃的、穿的生活必需品。这件事很小,对国家大体却影响很大,希望陛下追还前面下达的敕令。”
皇帝听了,立即下诏停止买灯。
苏轼见皇帝仍然信任王安石,坚持要变法,当下再次上疏皇帝,请求停止变法。
这一次,赵顼没有再召见他。
赵顼是铁了心想变法图强,专信王安石了。
苏轼见王安石力赞皇帝独断专行和专用大臣,当下在考试进士策论出题时,用“晋武帝平定东吴因为独自决断而成功,苻坚伐晋因为独自决断而亡国,齐桓公专意任用管仲而称霸,燕哙专用子之而失败,事情相同而结果不同”作为问题。
这事使得王安石更加恼怒,让御史谢景温弹劾苏轼的过失,但一再追究之下,一无所得。
苏轼见王安石要整自己,当下请求出任地方官。
赵顼准许苏轼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宦海中,开始了他浮沉的生涯。只是他想不到的是,这不是他最惨的,而是还有更惨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