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飞的表现很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感觉,这是让包括杨辉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而最后的曙光公司方面自然也是爽快地同意了这个要求,百分十二的股份,这已经是一笔颇为不小的数字了。
得知昌飞的直升机业务可以七千万人民币,并且还有600万美元的形式到账,这就足以让昌飞公司方面笑逐颜开,有这样的一笔资金到位,再加上之前国家承诺的五千万人民币,至少完成直11项目可以是绰绰有余。
洪都、昌飞都选择了清空自己手中的非航空类业务,成飞、西飞,以及一大票其它的的研究所、公司自然也是全部一一清点了自己单位旗下的非航空制造类业务,虽然这些业务好多都和曙光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没有关系,但通过对社会出售资产、并提供挂靠的一条龙服务之后,这些单位还是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资金。
有些出人意料的则是,这些单位全部都准备把这些出售得来的资金投入到了曙光公司,少的能换取到百分之二的股份,而多的则是能够拿到百分之四左右,多多少少加起来之后,这些中航西南总公司旗下的单位居然认购了曙光公司百分三十八的股份。
这也就是说,这一次曙光公司不仅没有因为昌飞那边的要求而支出大量的现金,反而是因为其它单位的现金注入,而增加了大约两亿人民币的现金,这样就可算是不少了。
两亿人民币,这都差不多可以用来支持开发一款小型飞机了,当然,这仅限于共和国,比如直11这种飞机,研发它的研发资金也就是这样了,由此可见,这笔资金在九十年代初期,还是非常有购买力的。
“既然这次所有股东们都齐聚一堂,那我就宣布一个项目,曙光公司将会以这次各位股东入股的资金,以及前期公司内部准备的1.5亿人民币,共计3.5亿,全部投入到我们公司的第一款轿车的研发中。从此,曙光公司不仅提供各个型号、系列的小型活塞发动机,我们还将要进入到新的领域之中。”
曙光,这是中航西南旗下的子公司在地面交通工具领域的一次重大行动,而几乎中航西南旗下的每一个单位都对此期待着,这次曙光公司狂砸三亿人民币进军汽车制造业,或许这就是航空品质级别的汽车制造。
也别说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没法辐射到汽车制造业,这完全就是大错特错。
首先,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不仅在航空工业有需要,汽车工业同样也离不开它,就拿西南科工旗下多家飞机设计研究所使用最普遍的catia软件来说,这东西在引进之后就不仅仅是飞机制造业可以用,对汽车制造来说,这就是如虎添翼一般。
再看下去,在一些先进的制造、装配技术方面,虽然飞机制造是小批量的装配线,而并非是汽车制造业的流水线生产。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很难想到的是,上一位面不管是昌飞也好,冰城那边也罢,他们生产汽车的时候,用的就是飞机制造的那种小批量装配生产,这样的生产硬件设备再加上共和国国有企业的通病:低效率,实在不敢想最后会搞成什么样的结果。
但现在不同了,西南科工已经开始建立脉动生产线了,这家伙至少要比以往的小批量装配线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只要有需求,开发脉动生产线的技术团队,完全可以帮助设计汽车的流水生产线。